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有学问、有修为的人应该是心怀天下,允文允武,无所不能,而不能像一个器具那样定型,仅仅当作为一种功用。由此可见,“君子”之称,不仅仅是对某个人品格的评价,更是对其思想的鉴赏。在先贤典籍中对君子的思想性要求是极高的,有“君子九思”之说。孔子十分推崇见义勇为的行为,体现出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君子之争”是孔子对人们处世为人的要求和赞誉,讲求的是一种谦和与公平的态度。信守天道,不媚权贵,也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哲学。这些思想,对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质之争,又称为直译和意译之争,是翻译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历年来围绕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家。本文主要从佛经翻译中诞生的文质之争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译学史中的直译与意译的论战,并致力于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1929年,红四军七大前后发生了一场史称"朱毛之争"的严重争论。这场争论过程虽然有许多消极影响,但争论的结果却实现了从思想认识的严重分歧到高度统一的历史性跨越,产生了"古田会议决议"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党建军纲领性文献。这场争论是红军创建初期在探索党和军队关系以及军队自身建设等诸多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的争论。越是开拓性的工作,就越是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主要领导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场争论虽然已经过去了近90年的历史,但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