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评噪声评价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法、程序内容、评价指标及体系可以借鉴.通过在武汉、佛山等城市线网规划环评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线网规划噪声评价的评价内容、方法、标准和指标体系、侧重结果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汉江武汉段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现状及其饮水安全意识。方法于2016年7月~9月在武汉市某区采取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对该地区供水状况及居民饮水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居民生活饮用水以市政供水为主(占70.1%),供水出现过水质浑浊、发黄、有异物、经常断水等各类问题的占82.7%,经常关注饮水安全问题的居民仅占7.2%。结论居民对供水水源地了解程度很低,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一定质疑。不同社区存在的供水问题也有很大不同。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加强供水质量控制,并加大对居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湖泊作为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但自1990年代以来,武汉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因对湖泊生态作用、保护利用的认识不足和城市建设者多度的利益追求,致使"百湖之城"的城区湖泊不断被填埋而消失,不断上演"湖殇"悲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弱化了武汉的城市名片效应。因此,武汉城市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珍贵的湖泊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月湖底栖动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水草可恢复区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 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结果表明:2012、2020和2030年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合理承载状态,但是其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可见,水环境承载力对武汉城市圈的用水限制更为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水环境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与水资源数量这一因素相比,水环境仍是制约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的背景下,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态,是当前我国生态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超负荷的压力,通过生态承载力的分析能够定量测度这种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8年和2013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单元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单元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相对较小,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根据生态足迹/承载力进行跨区县生态补偿测算,得到2008年和2013年武汉城市圈48个县域的转移支付情况,表明如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整个区域能够达到生态系统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的目标,缓解武汉城市圈的生态压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示范区,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城市圈在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圈的总体发展。采用两方面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一方面,利用数理分析确定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职能等级体系;另一方面,利用针对历史建成区的图面分析和方格网分析确定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结合两方面的研究结论,将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确定为单核模式,即由一个较大的核心城市和若干个组团城市结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模式。单核模式有利于培育强有力的核心城市,突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不利于组团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圈的总体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初步设想,包括联合一些组团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突出一些组团城市特色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21日~3月6日,应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冯夏庭研究员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 A.Hudso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作学术访问。2月29日下午,J A.Hudson教授在武汉岩土所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岩石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