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10-6)的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100×10-6和500×10-6)的氟苯尼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对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加大.培养前3 d,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d之后,低浓度(10×10-6)的氟苯尼考对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高浓度(100×10-6和500×10-6)的氟苯尼考对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数量、呼吸作用、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前期 (7 d) ,较低浓度(10 mg/kg和100 mg/kg)的氟苯尼考刺激了沉积物中细菌的生长;高浓度 (500 mg/kg) 的氟苯尼考一直表现为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2%.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明显,作用初期即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影响越显著,其中高浓度(500 mg/kg)氟苯尼考对纤维分解作用的最大抑制率达91%.培养5 h后,氟苯尼考对沉积物呼吸有刺激作用;从24 h开始,则表现为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实验最后阶段,不同浓度(1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氟苯尼考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2%、32%和43%.另外,使用过抗生素的养殖区海洋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产生了对氟苯尼考的抗药性,而且使用过氟苯尼考的区域沉积物中细菌的抗药性明显强于使用过其它抗生素的区域.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墙对紫色土坡耕地中氟苯尼考迁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批量平衡实验,研究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中氟苯尼考吸附-解吸特征及生物炭施用的影响,此外,开展野外坡底生物炭(重量占比5%)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试验,观测自然降雨条件下该反应墙对坡耕地小区中氟苯尼考随地表径流与下渗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紫色土中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低浓度范围内(<2mg/L),生物炭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其在紫色土中的吸附量,吸附过程可能以内扩散为主,另一方面,显著降低其解吸量;紫色土坡耕地中的淋溶作用是氟苯尼考的主要迁移方式;坡底生物炭(5%)渗透墙的构建有效地减控了其在紫色土中的淋溶迁移以及深层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4.
罗珊  胡锦昇  唐翔宇  耿春女  程建华 《环境科学》2023,44(11):6399-6411
磺胺类抗生素和氟苯尼考(FFC)是浙江省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在土壤上吸附弱而易于迁移,存在较高的环境风险.近年来,粪源抗生素对农田土壤潜在风险的研究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添加粪肥的方式进行,无法评估自然施肥状态下抗生素的污染风险.因此以浙江省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鸡粪、猪粪和化肥)的5种旱地农田土壤[临安(LA)、嘉善(JS)、龙游(LY)、开化(KH)和金华(JH)]为对象,选用4种常用的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T)、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和FFC],进行批量平衡实验,探究土壤不同类型和粪肥类型对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在实验土壤中的吸附都较弱,吸附次序为:SMT(1.44~13.23 mg(1-(1/n))·L1/n·kg-1)>SMZ(0.73~6.05 mg(1-(1/n))·L1/n·kg-1)>SD(0.16~5.57 mg(1-(1/n))·L1/n·...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是海产养殖中应用的一种抗生素。但是,残留的FF用常规方法难以去除,导致海水污染。以负载Mn-Ce氧化物的γ-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去除模拟海产养殖废水中的FF,考察了臭氧浓度、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以及海水中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氨氮浓度对FF去除率的影响。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FF降解中间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以确定FF的降解途径,并对处理前后的废水进行生物毒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n-CeOx/γ-Al_2O_3催化体系中臭氧浓度为12. 86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00 g,初始ρ(FF)为25mg/L,反应20 min,FF去除率可接近100%;随着COD_(Mn)和氨氮浓度的增加,会使FF去除率降低;经Mn-CeOx/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FF最终转化为CO_2和H_2O,废水的生物毒性得到有效下降。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作为我国常用的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被广泛检出,在有机质含量低(约<2%)、吸附性能差的紫色土中具有高迁移性,而具有多孔结构的生物炭对其具有较强的阻控能力. 本文采用批量平衡吸附试验与填装土柱淋溶试验,探究生物炭对氟苯尼考在紫色土中吸附与迁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刻画氟苯尼考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其中,紫色土对氟苯尼考的吸附过程更接近于线性吸附(1/n=0.99±0.07),而生物炭施用使得紫色土对氟苯尼考的吸附容量常数(Kf)提高了9.69倍,且非线性增强;两点化学非平衡模型可较好地刻画供试土柱中Br?示踪剂与氟苯尼考的穿透曲线(R2≥0.964,RMSE≤0.09),生物炭施用分别提高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瞬时吸附常数、瞬时吸附交换所占分数及一阶动力学速率系数,但因水土接触时间受限,瞬时吸附常数(Kd-c)远小于分配系数(Kd)和吸附容量常数(Kf);生物炭的施用使得紫色土中氟苯尼考的残留率增加了38%. 研究显示,紫色土中施用生物炭虽然促进了水分运动,但仍可通过提高吸附能力阻控氟苯尼考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究新兴污染物氟苯尼考(FF)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构建了序批式反应器,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FF短期和长期暴露,分析了生物除磷效率的变化规律,解析了FF和胞外聚合物的作用机制,明确了EBP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对FF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FF对EBPR性能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即0.1 mg·L-1的FF对EBPR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而2.0 mg·L-1的FF降低了除磷效率.机制研究表明,2.0 mg·L-1 FF长期暴露对厌氧阶段磷酸盐的释放没有影响,但降低好氧阶段磷酸盐的过量吸收.三维荧光分析表明,2.0 mg·L-1 FF对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的结构和成分有明显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空白组相比,2.0 mg·L-1的FF提高了Candidatus Competibacter、Tetrasphaera和Terrimonas的相对丰度,分别至19.00%、5.28%和16.28%,但显著地降低了Chinophagaceae的相对丰度.本结果为EB...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水中酰胺醇类抗生素氟苯尼考(FF)的高效降解,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碳纳米管(CNT)膜为阳极的穿透式电化学降解系统.采用真空过滤法制备CNT导电膜(CNT-CM),考察了流速、电压、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初始pH值和FF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NT-CM降解氟苯尼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NT-CM为阳极的穿透式电化学系统对FF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流速、电压等对FF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当停留时间为1.1 min(进水流速为2.5 mL·min-1),电压为3 V,对pH为3~10、初始浓度为0.05~10 mg·L-1的FF废水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7%以上.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在Na2SO4体系中,CNT-CM降解FF主要通过直接氧化和·OH介导的间接氧化实现,在NaCl体系中,主要通过直接氧化作用和电极生成的活性氯实现.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产生的效应具有潜在风险,目前有关抗生素毒性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暴露模式,慢性暴露模式下的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文章选择水生环境中典型的模式生物——铜绿微囊藻作为受试物种,通过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实验,分别探讨了氟苯尼考对藻细胞的生长、光合色素合成、氧化应激和微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暴露期间氟苯尼考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96 h-EC50为200.73μg/L,计算所得的风险熵(RQ>1.0)表明环境相关浓度氟苯尼考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当大。慢性暴露期间,3μg/L氟苯尼考暴露16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2.58%(p<0.05),表明氟苯尼考对水生生物构成了持久而稳定的威胁。同时还发现,较高浓度组(>25μg/L)的铜绿微囊藻表现出自我调节作用,其叶绿素a、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趋于上升以抵御胁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评估氟苯尼考的生态风险及抗生素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