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HJ 687—2014《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固体废物和土壤样品中六价铬含量,比对和验证了2种方法实验流程、分析方法性能及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HJ 687—2014的方法检出限相对较高,不适合测定浓度较低的土壤;HJ 1082—2019要求按照试样制备的步骤配置工作曲线,考虑了基体干扰的影响。HJ 687—2014的检出限为0.28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69%~0.9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97.2%;HJ 1082—2019的检出限为0.17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6%~3.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6.0%~83.1%。对于同一实际样品,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HJ 687—2014和HJ 1082—2019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8.1±4.2),(46.6±5.4) mg/kg。比对发现,影响HJ 687—2014和HJ 1082—2019不确定度的最主要环节分别为曲线拟合和样品消解。  相似文献   
2.
水中六价铬的应急事故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六价铬的国标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把主要试剂二苯碳酰二肼制成粉剂,以磷酸代替硫酸调节酸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试剂添加顺序,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且抗干扰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六价铬不确定度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六价铬过程的分析,对测定不确定度作出评估,得出影响测定结果的几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简称FIA)是丹麦学者J Ruzicka和E HHnasen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精确度高,节省试剂和样品,操作费用低以及适用性广等特点,因而很快为广大分析工作者所接受.FIA在水质监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其测定项目以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为主,对水中有机物的流动注射分析报道较少.近年来人们对各类水体中的有机污染愈来愈重视.往往要进行连续监测以收集大量的动态资料,用于水质管理.在这方面FIA具有其  相似文献   
5.
利用碘消徐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硫化物及硫代硫酸盐对Cr^ 6测定的干扰,经实验找出了含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工业废水中Cr^ 6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散射光下铁(III)-丙酮酸盐配合物对铬(V I)的光还原反应;考察了溶液pH、铁(III)、丙酮酸钠、铬(V I)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铬(V I)光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铁(III)-丙酮酸盐配合物体系能在较弱的散射光下还原铬(V I)。在铬(V I)浓度为19.2μm o l/L、铁(III)浓度为10.0μm o l/L、丙酮酸钠浓度为240μm o l/L、pH为3.0、光照240m in的条件下,铬(V I)的还原率达到99.7%。从表观动力学方程的反应级数看,铁(III)的级数(0.83)最高,铁(III)浓度是影响铬(V I)光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铁(II)是铬(V I)光还原的主要还原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不同质量比的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及治理过程中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在短期内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投加比为3%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虽然六价铬浸出浓度在降低,但幅度不明显。六价铬含量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投加比例越高其效果越明显;在形态分析中,生物可利用的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中的铬均在减少;在硫代硫酸钠修复过程中pH值无明显变化。因此,用硫代硫酸钠处置铬污染土壤能明显降低六价铬浸出浓度和六价铬含量,且满足修复目标要求。结合经济效益和治理效果,硫代硫酸钠投加比为3%处置含铬污染土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能够对多种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复杂,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为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以某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的废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对处理设施中的还原沉淀和曝气生物滤池等环节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优的运行参数,结果显示:亚铁与六价铬物质量比为20∶1,曝气气水比为4,水力停留时间为2h时,出水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废水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0.
从浙江温州工业区六价铬废水污染的土壤中采样分离得到一株耐铬细菌Y7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菌,最高可在加有1600 mg·L-1六价铬(K2Cr2O7)的 LB培养基中生长.该菌为好氧生长,但在3种不同的氧压力下,包括有氧、无氧和兼性无氧(先有氧生长)的条件下都可以还原六价铬,而在兼性无氧(先有氧生长)的条件下达到最高还原效率,可在96 h内将1000 mg·L-1的六价铬还原83%.另外,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值(5~11)和温度(10~50℃)范围内还原六价铬,而最佳反应条件是pH=7 和30℃.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六价铬的还原率增加,但接种量超过10%时再增加接种量对六价铬还原的影响不明显.供试的大多数金属离子(50 mg·L-1)对该菌株还原六价铬的影响也不明显.上述结果说明,菌株Y73有其独特的还原铬性能,以及在处理六价铬污染废水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