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石炭纪威宁期沉积相及与黄铁矿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地区石炭纪威宁期存在潮坪相,泻湖相和浅海陆棚相。白云岩有两种,准同生白云岩分布于潮坪,成岩白云岩分布于泻湖内,本区以成岩白云岩为主。白云岩中赋存了层位稳定的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在泻湖相最易富集,成岩作用是黄铁矿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塔里木河泛滥平原典型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化学元素的变化和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并结合^14C测年、揭示了本区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规律,本区全世以来的多风、高温、干燥的气候形成是以全球气体波为背景,叠加内陆干旱封闭贫地影响而成的,但在干燥气条件下曾有过几次空气湿度较大的偏湿期,本区沉积相主要以充冲积作用形成的粘土层和风力作用下的风砂层为主,剖面中的亚粘土与现代河流相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兰州盆地凤凰山剖面沉积物(厚约2484 m)的常量元素(Si、Al、Ca、Fe、K、Mg、Na)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类:(1)元素Al、Fe、K和Mg赋存于细颗粒矿物中,与粒度分选和风化强度关系密切;(2)元素Si主要赋存于石英中,能良好反映沉积相变化;(3)元素Ca、Na与化学沉积盐类的生成有关,元素比值(Na/Al和Ca/Al)能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元素比值变化表明兰州盆地第三纪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4—43 Ma为三角洲河流相沉积,气候较温暖湿润;43—33 Ma Na/Al比值较高,钠盐大量生成,进入盐湖发育阶段,气候开始变干;33—23 Ma Ca/Al比大幅度波动,地层中含有大量石膏层,盆地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波动;23—9 Ma盆地从咸水-半咸水湖转变为风尘主导的干旱环境。综合凤凰山剖面的元素、磁化率、色度和粒度结果,认为第三纪以来兰州盆地古环境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干的过程(~43 Ma,~33 Ma和~23 Ma);同全球气候和区域构造记录的对比表明,前两次变干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冷关系密切,而早中新世的变干则可能是区域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城市河流中WWMPs(污水印记药物)的迁移转化行为,以13种典型WWMPs[AZM(阿奇霉素)、CLM(克拉霉素)、STZ(磺胺噻唑)、TMP(甲氧苄啶)、ATL(阿替洛尔)、PNL(普萘洛尔)、DCF(双氯芬酸)、CLF(氯贝酸)、IBU(布洛芬)、CBM(卡马西平)、CAF(咖啡因)、PRC(扑热息痛)和TCS(三氯生)]为目标物,通过生物降解试验、吸附试验及光降解试验分析目标物主要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AZM、CLM、PRC的降解主要是生物作用,不灭菌且有氧条件下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0%、95%、100%.沉积物对CBM的吸附作用明显,但其难以被水解和生物降解,而且其吸附和解吸是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导致CBM能够稳定存在.ATL、STZ、PRC和TMP这4种亲水性化合物不易被沉积物吸附,其余9种属疏水性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取决于其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此外,光降解试验表明,在实际环境中,很多目标物受颗粒物和光敏剂的影响,不易发生直接光降解,TMP、DCF、PNL、CAF和TCS容易发生光降解作用,其在光照和避光的条件下降解率分别为20%和10%、58%和25%、22%和5%、20%和2%、30%和5%.研究显示,城市河流中的WWMPs在生物降解、吸附和光降解共同作用下有明显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10多年来长江河口水域历次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河口水域各相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除水相和悬浮相中Cd的含量为河口段低于口外海滨外,其余均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并在南、北槽口-122&;#176;25′E之间形成高含量区,这主要与陆源重金属元素受河口锋的作用有关。长江河口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有4种形式;相间迁移、屏障迁移载体迁移和动力迁移,其中相间迁移存在于整个河口过程,屏障迁移使重金属元素残留河口,载体迁移将重金属元素输往海洋,动力迁移可使残留沉积相的重金属元素再次以参与载体迁移,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Zn、Cu、Pb、Cd的入海通量的量级分别为10^5、10^4、10^4和10t/a。  相似文献   
6.
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为了提高城市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率,天津市将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确立8个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有关部门将按照上下游产业对接的原则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技术和产业链条,并重点发展15项循环经济技术,从而深层次推动天津市建设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型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黏土沉积物粒径与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江汉平原不同埋藏深度的湖积、冲-湖积、残坡积3种沉积相黏土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形态的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钻孔沉积物粒径及TOC、HFOC、LFOC,分析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有机碳的赋存特性及粒径组分对有机碳形态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湖积相钻孔A粒径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沉积环境较稳定,TOC含量为1.72~17.71 mg/g,呈波动式逐渐降低;(2)冲积相钻孔B粒径频率曲线有单峰、双峰、三峰3种峰型,水动力条件不稳定,TOC含量为1.77~19.57 mg/g,不同深度含量差别较大;(3)坡积相钻孔C粒径频率曲线主要为双峰,TOC含量为1.44~4.37 mg/g,含量较低且具有波动性,受成土母质碳含量影响较大;(4)TOC和HFOC普遍与颗粒较细的粒径组分呈正相关,黏粒和细粉粒对沉积物有机碳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对有机碳的保存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作为重要水源的地下水存在着铁含量过高等水质问题,因此,开展江汉平原地下水中铁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对于认识地下水中铁的来源、保障饮用水水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江汉平原典型沉积相钻孔沉积物、浅层地下水的采样、测试,该文分析了湖积相、冲积相和残坡积相地下水中铁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湖积相和冲积相地下水中Fe(Ⅱ)/Fe比值分别为0.77和0.81,均高于残坡积相地下水Fe(Ⅱ)/Fe比值0.36,表明湖积相和冲积相以Fe(Ⅱ)为Fe在地下水中存在的主要形态,而残坡积相地下水则以Fe(Ⅲ)为主。进一步的沉积物铁形态提取和水化学分析表明,Fe的还原性溶解是高铁地下水富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不同沉积相类型钻孔沉积物铁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湖积相钻孔各深度有效态铁含量平均值达到9.544 mg/g,远高于冲积相及残坡积相。湖积相沉积物以有机质结合态铁为主;冲积相钻孔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残坡积相则呈现浅层以水溶态和Fe-Mn氧化态为主、深层只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的分布模式。(2)湖积相和冲积相地下水均以Fe(Ⅱ)为主要形态,Eh呈现强还原环境;而残坡积相地下水以Fe(Ⅲ)为主,呈现偏氧化环境。(3)不同沉积相的地形地貌、风化沉积过程差异将会导致含水层封闭性、水动力条件、质地、有机碳含量及铁矿物形态分布的分异,进一步导致了铁矿物相还原性溶解过程的不同,从而影响了高铁地下水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红87井区克上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87井区各井所取的三叠系克上组(T2k2)岩芯观察描述及室内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标志确定红山嘴油田红87井区三叠系克上组(T2k2)为辩状河沉积;通过单井划相、剖面相分析及平面相分析,编制出红87井区块三叠系克上组(T2k2)沉积相图,确认了沉积相控制了本区西部含油边界,为断层―岩性油气藏,解决了本区油气藏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凌翔  厉良  冀昆  崔龙涛 《地球与环境》2013,41(3):251-257
本文在对准噶尔盆地夏盐11井区各井所取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岩芯观察描述及室内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标志确定夏盐1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通过单井划相、剖面相分析及平面相分析,编制出夏盐1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图,解决了夏盐11井区储集层的沉积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