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38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47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污染事故跟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相似文献   
3.
尝试了使用5%钼酸铵-5%磷酸二氢铵溶液组成石墨管连续涂覆结合基体改进剂的方法,应用于地表水Pb的测量中。实验表明,本法具有提高石墨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消除基体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种测定水中Mg2 + 的测试管 ,测定范围为 0 .5mg/L~ 2 .0mg/L。该测试管适用于现场应急监测 ,具有快速、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甲醛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中,将原10mLB 管改为25mL比色管,测定SO2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此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金属成形工艺——翻管工艺,它是将管坯翻转成双层管、多层管或其他形状的管制件。概述了翻转管在航空、航天、机动车辆、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翻管工艺变形过程及其变形特征,介绍了几种翻管模具,如锥形模、圆角模、槽形模、拉伸翻管模的结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通过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导出了在上述模具上翻管的一些重要工艺参数,如临界锥角、圆角模半径、稳定翻管力等。也分析了翻管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管坯失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翻转和失稳之间的相互转化形式、防止失稳产生的一些工艺措施。此文的结果可作为翻管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此文堤出以断面对称性和几何形状为要素,从生产技术角度对挤压异形铜管建立了分类;结合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论述了挤压异形铜管时金属的流动;总结了异形管挤压工艺要点,从工具报废的主要形式为工具设计提出了提示。  相似文献   
8.
在单向加压的普通液压机上,采用不同结构的模具.对厚壁管整体镦粗工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的模具结构镦粗后的工件沿高度方向各截面壁厚变化规律不同.在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凹模及芯模浮动结构的模具,镦粗后的工件壁厚最均匀.  相似文献   
9.
对线性强化圆环横向压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接触面内凹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内凹产生的判据。将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因而确定地质体稳定性时不能忽略地下水。无压渗流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求自由面, 尤其是对溢出点的求解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提出了求解无压渗流自由面的一种新方法,在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搜索到自由面后,通过反复移动溢出点再次搜索自由面,最终达到准确求解自由面的目的。实例证明该方法是简单准确有效的。本方法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