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里诺尔湖水体DOM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伟  胡泓  赵茜  王璐  夏瑞  王晓  卜利胜  薛婕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084-2093
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是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达里湖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对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2018年9月及2019年6月对湖水进行采样,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模型,探究达里湖水体DOM(溶解性有机质)来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达里湖水体中pH较高,ρ(DOC)(DOC为溶解性有机碳)、ρ(NH4+-N)、ρ(TP)相对较高,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限值.②水体中DOM含4种荧光组分.夏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湖口附近,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紫外区类富里酸和可见区类富里酸)占总组分的62.93%,类蛋白类荧光组分(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占总组分的36.07%;秋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东南侧,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40.52%,类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59.48%.③达里湖采样点荧光参数表明,达里湖DOM自生源特征较强,腐殖化程度较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与ρ(DOC)、ρ(Chla)均呈正相关,类色氨酸荧光组分与pH呈正相关,类络氨酸与ρ(DTN)、ρ(NH4+-N)、ρ(DTP)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达里湖DOM具有陆源与生物源双重特性,DOM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菌、浮游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EEC标准针对生态敏感地区出水总氮排放要求达到10-15mg/l,利用生物反硝化是使出水达到该标准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淹没式滤池进行反硝化能使出水达到该排放标准并且布局紧凑。大部分的磷和SS在化学预处理中被去除,而氮和溶解性有机物在生物滤池中被去除。对经过化学预沉淀的污水利用后置脱N和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试验的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是可行的,试验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淹没式滤池中进行,一个是下向流反应器,一个是上向流反应器。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两者的出水NO3-N浓度低于5mg/l。  相似文献   
3.
北海湾海水中溶解性Si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98-10至1999-08对北海湾的调查研究资料,对海水中溶解性Si的含量分布、相关因素及Si:N:P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湾Si主要以陆源输入为主,其中夏季秋呈明显的保守性;春、夏、耿三季度月均以物理过程为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活动和物理化学作用也占有重要地位;P是本湾浮游植物的主要控制因子,N次之,Si是本湾最丰富的营养盐。  相似文献   
4.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与水源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黄浦江水中低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因此,强化混凝处理有机物效果有限.对于<1k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增加混凝剂投量可有效去除紫外吸光值(UV254),但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效果很差.尽管增加混凝剂投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但决定强化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联用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有机微污染原水中不同性质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采用超滤膜和XAD系列树脂对微污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级表征,物理分级表明分子量〈4 kD的溶解性有机物占50%以上,化学分级表明原水中以憎水酸(HoA)和亲水物质(HiM)为主。硅藻土助凝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30 mg/L,硅藻土投加量0.5 g/L时,溶解性有机碳去除率由22.5%提高到26.3%。  相似文献   
6.
李洁  盛浩  周萍  张杨珠 《生态环境》2013,(11):1780-1784
土壤活性碳组分是土壤健康变化的指示器。选取湘东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紫色土、板岩红壤和花岗岩红壤),研究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剖面分布规律,并分析POC、DOC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POC、DOC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29~3.87g·kg。和15.01~311.34mg·kg^-1,随剖面加深而大幅降低。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8.61一16.54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板岩红壤最低;而DOC储量介于380.76~1184.83kg·hm^-2,以板岩红壤最高,紫色土最低。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6.42%~46.25%,其中紫色土和板岩红壤POC/SOC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花岗岩红壤则完全相反。DOC占SOC的比例(DOC/SOC)介于O.35%~3.02%,其中紫色土DOC/SOC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板岩红壤与花岗岩红壤DOC/SOC则以B层最高。由此可见,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类型,碳库质量和脆弱程度不一。从维持地力和环境健康的角度,应对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组分,对有机污染物质的环境行为 (如毒性、迁移转化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施用有机物料会释放大量的DOM.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水稻秸秆腐解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对苄嘧磺隆(BSM)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线性方程能很好地描述BSM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添加DOM降低了BSM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即logKd值,其logKd值与对照(不加DOM)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秸秆腐解时间越长,logKd值越小;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在DOM抑制土壤吸附BSM中起着不同的作用;BSM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小于40 kJ·mol-1,推测BSM在土壤上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机理可能有范德华力、疏水键、氢键和偶极键力,不存在化学键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玉麟  魏红  郝淼  耿琳  张洁莹 《环境化学》2021,40(3):717-728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方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夏季渭河西安段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来源,及其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在研究区域共检出2种类别5个不同的DOM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C3、C5和1个类蛋白类荧光组分C4,5个组分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混凝、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等深度处理工艺对DOM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DOC)为12.32mg/L,其中疏水性组分占46.65%,亲水性有机物(HPI)占33.33%,过渡亲水性组分占20.02%;酸碱滴定结果表明,HPI的总酸度最强;MIEX树脂对所有组分尤其是疏水性组分的去除效果都较好,它在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尤其是富含疏水性物质的水体)的深度处理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DOM的分子量呈宽分布特征,主要包含平均分子量为230~750u的低分子量小分子有机物,也包含12 000u左右的中等分子量有机物,而经MIEX树脂吸附处理后,分子量在12 000u左右的组分基本去除,分子量在230~750u的组分也有显著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滦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分级表征及其混凝去除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微污染物的潜在载体,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自身又可能成为微污染物,因此研究其内在特性和去除机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意义.本研究综合利用化学、物理分级方法(即树脂和超滤分级法),对中国北方典型饮用水源--滦河水体的DOM进行全面分级表征.此水体DOM基本化学分级特征是憎水酸(HoA)、亲水性物质(HiM)含量较高,且具有季节稳定性;其物理分级特征是分子量<1 kDa及3 kDa~10 kDa的组分含量较高,也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选用工业聚合铝(PAC)研究此DOM的基本混凝特征和内在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强憎水部分HoA及3 kDa~10 kDa间的有机物较易被去除,而较大分子量范围10 kDa~30 kDa间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说明混凝过程中此DOM的物理性质不起主要作用,而化学性质更为重要.特别对DOM各组分作进一步(结合)分级研究,发现HoA主要在>10 kDa范围.<1 kDa的有机物中主要为HiM,但其中还含有HoA和弱憎水酸(WHoA),这使特定条件下部分<1 kDa有机物被混凝去除成为可能.另外,HoA中按分子量大小仍可分为易去除和难去除部分,但分布不连续,易去除部分在3 kDa~10 kDa和>30 kDa区间,而其10 kDa~30 kDa部分较难去除,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结构性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