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滇西贫困山区是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些区域大多又是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大江大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度高,面临着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结合扶贫驻村经历,分析了滇西山区农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64-270
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是金沙江富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总体呈近NW向展布,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控制。岩石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弥渡吉祥庄火山岩为粗面岩,巍山大莲花山岩体为石英闪长斑岩;吉祥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27±0.50 Ma,巍山大莲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02±0.46Ma。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形成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两者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滇西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4193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地统计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但是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As、Cd、Cu、Ni、Pb和Zn含量平均值与云南省背景值相当,Hg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其背景值的2.35和1.60倍,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累积现象.②Cr、Cu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的控制;Cd、Zn和Pb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人为来源主要为铅锌矿开采选冶、交通运输和煤炭燃烧,Cd、Zn在一定程度上受成土母质的影响;As和Hg以人为来源为主,受汞矿采选、农业活动及煤炭燃烧的影响.③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Cd、Cr、Cu、Hg和Ni在沉积岩母质区土壤中平均含量最高;草地中As、Cd、Cr、Cu、Hg、Ni、Zn平均含量最高.④Cu、Ni、Cr高值区与沉积岩母质区及区内分布的铜矿和铁矿空间耦合性良好;Pb、Cd和Zn的高值区与区内的铅锌矿分布范围基本一致;As和Hg高值区与区内汞矿等热液型金属矿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也呈高背景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3D理论与SEM的县域交通可达性与空间贫困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连片特困地区县域交通可达性与空间贫困程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路网-栅格集成法的加权时间成本距离模型对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进行测算,构建了基于“3D”理论的空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获取了二者的空间耦合机制,并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滇西边境山区各贫困县(区)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且邻近效应突出,骨干路网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县域的县外可达性水平;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发生率呈现中心发散、集聚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程度的改善与地均GDP、市场距离、产业距离、交通分割、贫困分割呈正向相关,与地均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区域空间贫困程度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强度为023,呈显著负向影响。通过提升可达性水平和县域间通达程度,可为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喻亦林 《地球与环境》2007,35(2):147-153
通过对临沧及云南省褐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比活度调查,类比各煤种放射性水平,得出临沧褐煤为铀煤伴生矿。通过临沧铀锗煤中放射性核素在利用过程中的转移估量和临沧城区放射环境现状调查,分析铀锗煤矿利用形成的小区域辐射污染及对放射环境的影响,得出煤中放射性核素的二次污染导致了区域放射环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滇西地区基性 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 2 0 6Pb/2 0 4Pb =1 7.877~1 8.5 0 6,平均 1 8.1 0 8,2 0 7Pb/2 0 4Pb=1 5 .470~1 5 .5 87,平均 1 5 .479,2 0 8Pb/2 0 4Pb=3 7.797~ 3 8.5 67,平均 3 8.1 77。研究发现 ,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 ,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 ,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