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环境》2012,(6):7-7
1991年,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天上竟飘下黑色的雪花,并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剌鼻的、令人恶心的臭味。呈现在登山队员眼前的不再是雪山洁白的倩影,而是黑黢黢的一片……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语中意为"圣母"。但谁也没想到,人们心目中的圣洁之地竟会笼罩在黑雪的阴霾之下。珠穆朗玛的黑雪惊动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分析了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既关乎生存、又影响发展,这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特别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即使是珠穆朗玛峰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受到了污染。举目神州大地,几乎没有几个水源清洁、空气清新、植被丰茂的好地方了。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1,(11):44-44
10月13日,国内环保组织“生态雪山”建议尼泊尔政府沿珠穆朗玛峰登山线路设置移动厕所,方便登山者,且减轻对珠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1,(6):6-6
珠峰冰川消融发出危险信号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气候变化正对喜马拉雅地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连海拔8000米以上的区域都难以幸免。科学家们在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面对冰川融化带来的高海拔洪水灾害和威胁。珠穆朗玛峰南坡冰雪融化的迹象,或使登山者将来无冰攀登世界最高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天山与珠峰冰芯草酸根的一致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芯中草酸根记录的研究有助于对过去环境变化的认识.色谱分析表明,天山一号冰川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 (x1s, N=534).草酸根具有一个含量约为2ng/g的背景值,在背景值基础上存在含量的突变峰值,多数峰值的含量超过10ng/g,且其增减过程多局限在1年之内.一号冰川与珠穆朗玛峰远东绒布冰川过去40年的草酸根记录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虽然后者的平均含量是前者的7倍左右,但两冰川的草酸根峰值几乎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两地区可能拥有同一个草酸根来源或同一类型的来源,因而具有时间上的同期性.草酸根含量的变化与南亚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它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共和国功勋钻井队,被誉为"永不腿色的红旗"、"钢铁钻井队"——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带领过的队伍。在1953年建队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 1205钻井队始终传承铁人精神,高扬铁人旗帜,坚持安全、优质、高效钻井,钻井进尺率先在全国超过200万米,现累计进尺230多万米、交井1850多口。230多万米意味着什么样的一个距离?它相当于钻透了260多座珠穆朗玛峰。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村域土地的生态利用显得格外重要。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西部吉隆县境内Z村感兴趣区(ROI)青稞地块为研究区,通过Brinno TLC 200物候相机以人工选点、定角安放的方式记录研究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一年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计算绿叶指数,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律、土地利用程度、植被覆盖变化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研究区土地利用分为5个月的耕种期和7个月的放牧期。其中,耕种活动集中在4—9月,牧牛期为9、12月和次年1月,牧羊期为12月—次年4月。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中、低级别分别对应耕种期、放牧期和休耕期。全年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变化较大,绿叶指数呈现出平缓波动—上升—下降—平缓波动的规律,与青稞地块利用时间历的耕种和放牧期变化相吻合。绿叶指数在0值附近波动时,牛、野生动物和羊出现,降水频繁;绿叶指数为正值时,劳动力投入量大。青稞地块的经济效益为98.15元·(667 m~2)~(-1),以粮食收益为主,劳动力投入费用较高,总体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9.
一鸣 《环境》2008,(1):93
1991年,一支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到了大雪,令他们惊奇的是,天上飘下的雪花居然是黑色的.  相似文献   
10.
虫子 《环境教育》2009,(7):32-33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有3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近期的生态家园栏目将带您走近自然,走进那些久负盛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