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疏水改性剂,通过硅胶表面的羟基接枝反应,得到具备一定疏水性的改性硅胶;利用BET、FT-IR、XRD和TG-DTG等手段对改性硅胶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硅胶对各类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EOS成功接枝在了硅胶表面,改性硅胶不仅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而且机械强度增加到原来的66.85%,稳定性也都得到了提高; 550℃空气下焙烧后的改性硅胶仍具有疏水性且吸附容量是焙烧之前的2倍;在高湿度高浓度的废气治理中,TEOS改性硅胶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能力和优良的热再生性能.高浓度下改性硅胶的吸附容量是低浓度下的10倍且不受水汽的影响;改性硅胶循环10次的吸附/脱附几乎不变,且在一定条件下,15~30min就达到90%的脱附率.  相似文献   
2.
PHBV表面疏水改性用作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表面改性剂对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后PHBV的吸油率以及温度对其吸油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剂对PHBV的改性效果有所差异,从疏水和吸油的共同效果来看,最佳疏水改性剂为添加量5%时的硅油,温度对未改性PHBV和改性PHBV的吸油率及吸油速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胞外聚合物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上海市城市内河水的试验,研究了反应器混合液中和2种疏水性不同的膜上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量、组成、污泥特性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污泥中的溶解性EPS和固着性EPS比膜上污泥多,不同污泥的固着性EPS组分中蛋白质(EPSP)/多糖(EPSC)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混合液污泥〈亲水膜污泥〈疏水膜污泥.疏水膜污泥中溶解性EPS比亲水膜多,溶解性EPS和固着性EPS量及组分均有很大差异.混合液污泥的EPS流动性大,疏水性膜上污泥EPS的流动性较大.溶解性EPS对污泥特性及膜过滤性能影响较大.SMBR中亲、疏水性膜片上黏附的污泥的相对疏水性分别为53%、59%.比较2种膜片通量的变化发现,疏水性膜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针对炼油厂蒸汽疏水器、锅炉排污、除氧器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型300MW无旁路汽轮机组危急疏水扩容器运行中的流场进行假设并建立合理模型,通过应力分析和计算,依据相关的标准对其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强调该扩容器的制作和管理必须纳入安全监察范围。  相似文献   
6.
文刚  朱红  黄廷林  赵建超  任崴  徐向前 《环境科学》2016,37(11):4228-4234
地下水源中真菌大量繁殖会产生嗅味,引发毒性反应以及产生大量肉眼可见的絮状物,严重影响供水水质.以地下水源中3种优势真菌木霉属、青霉属、枝孢属为研究对象,以氯为消毒剂,通过研究真菌孢子胞内物质泄漏,胞外三磷酸腺苷(ATP),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增加及孢子形态变化,探明了氯灭活3种真菌孢子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氯灭活真菌孢子符合一级动力学,满足Chick模型,3种真菌的耐氯性为:木霉属青霉属枝孢属,真菌孢子尺寸越大,亲水性越强,灭活效果越好.氯灭活后,胞内物质泄漏,胞外特征物质(ATP、DNA、蛋白质)显著增加;氯对细胞表面破坏严重,灭活后真菌孢子凹陷,表面褶皱.综上所述,氯首先作用于孢子表面,降低孢子的可培养性,进一步作用使细胞的通透性屏障受损,导致胞内特征物质释放,以致孢子死亡.  相似文献   
7.
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传耀  黄爱生 《化工环保》2017,36(5):548-552
以自制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90为原料,自制2,3,4,5,6-五氟苄胺为修饰剂,通过后修饰法制备了超疏水ZIF-90,采用SEM、XRD、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气体吸附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超疏水ZIF-90晶体结构和形貌良好;水接触角高达152.1°;修饰剂分子与ZIF-90晶体上的自由醛基成功发生缩胺反应。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对压力小于0.02时,超疏水ZIF-90的CO_2吸附量较ZIF-90明显增大,CO_2/N_2和CO_2/CH_4的理想吸附选择系数由修饰前的15.76和4.88分别提升至33.28和17.13;超疏水ZIF-90具有优异的憎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A-O工艺对印染废水的降解处理,研究了不同污泥活性下微生物疏水比率和COD去除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活性指标ATP浓度与微生物疏水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并对COD去除率产生一定的影响.缺氧污泥的活性指标ATP浓度在0.38~0.77 mg/L范围时,污泥微生物的疏水性最好且疏水比率最高值为84%,COD的去除率最高,为70.01%;好氧污泥的活性指标ATP浓度在0.86~2.17 mg/L范围时,污泥微生物的疏水性最好,疏水比率最高值为75%,COD的去除率最高为96.2%.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乙酸乙烯酯(V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共聚物P(AM-DMDAAC-V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AM-DMDAAC-VAM)加入量为14 mg/L、絮凝温度为30~60℃、硅藻土悬浊液pH为8~11时,P(AM-DMDAAC-VAM)对硅藻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好,上清液透光率高达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