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均有明显不同,资料表明,它经历了长期的发育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两区的天然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包头境内的白云鄂博矿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大型矿山,已为我国大型钢铁稀土联合企业开采利用40余年,白云鄂博原矿平均伴生天然,在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从白云鄂博矿资源、资源特殊性,开发利用,放射性废渣及钍核素排放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防治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地评估探讨——以白云林场林地评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云林场林地评估为例,作者了林地评估中的几个特殊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包头白云鄂博矿区进行铁矿、稀土矿开采已近60a,稀土矿中伴生的232Th未利用而暴露于环境中,可能引起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对该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w(232Th)及其分布特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w(232Th)为3.43~59.09mg/kg,平均值为12.79mg/kg,高于世界平均值(7.50mg/kg)和我国全国平均值(9.88mg/kg),说明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周边土壤中232Th的分布受到了矿物开采活动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矿区东、西两侧的2个尾矿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232Th的分布主要受风力作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剖面0~20cm区间w(232Th)平均值与五分法土壤表层中的w(232Th)接近,矿区南部(16号采样点)和北部(12号采样点)土壤中232Th的分布未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其剖面上w(232Th)变化不明显,接近全国平均值;矿区东南部(17号采样点)底层土壤w(232Th)较低,表层土壤w(232Th)较高,并且在10.5~17.5cm区间出现w(232Th)剧增的趋势,w(232Th)由14.70mg/kg升至19.54mg/kg,表明土壤中232Th的分布明显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包头白云鄂博矿区进行铁矿、稀土矿开采已近60a,稀土矿中伴生的232Th未利用而暴露于环境中,可能引起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对该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w(232Th)及其分布特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w(232Th)为3.43~59.09mgkg,平均值为12.79mgkg,高于世界平均值(7.50mgkg)和我国全国平均值(9.88mgkg),说明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周边土壤中232Th的分布受到了矿物开采活动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矿区东、西两侧的2个尾矿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232Th的分布主要受风力作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剖面0~20cm区间w(232Th)平均值与五分法土壤表层中的w(232Th)接近,矿区南部(16号采样点)和北部(12号采样点)土壤中232Th的分布未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其剖面上w(232Th)变化不明显,接近全国平均值;矿区东南部(17号采样点)底层土壤w(232Th)较低,表层土壤w(232Th)较高,并且在10.5~17.5cm区间出现w(232Th)剧增的趋势,w(232Th)由14.70mgkg升至19.54mgkg,表明土壤中232Th的分布明显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1,(12):100
白云鄂博铁矿于1957年建矿,是包钢(集团)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境内,以矿床类型奇特、矿物种类繁多、稀土和铌蕴藏量大而驰名中外。建矿54年来,白云鄂博铁矿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环保除尘设施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  相似文献   
7.
8.
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胡椒园上,白云石灰配施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胡椒产量.白云石灰加锌效果最佳.白云石灰加钼效果次之,施硼则没有增产效应.植株钙、镁、锌、硼含量团白云石灰和微肥的施用而提高,氮、磷、钾的含量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区域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柳林泉是山西省著名的十大岩溶大泉之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对吕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开展岩溶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的29个岩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温、Na~+、Ca~(2+)、Mg~(2+)、Cl~-、HCO_3~-、SO_4~(2-)质量浓度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再到深埋区,随着径流途径增加不断升高. K~+、Na~+、Cl~-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而Ca~(2+)、Mg~(2+)、HCO_3~-、SO_4~(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受控于盐岩、石膏的不断溶解,Na~+、C~l-和SO_4~(2-)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大,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50、80和32倍;受去白云化作用的影响,Ca~(2+)、HCO3-质量浓度变化不大,最大值仅为最小值的2~3倍.在补给区、径流区,Na~+、Cl~-质量浓度较低,Ca~(2+)和Mg~(2+)、HCO_3~-为主要阴阳子,但在排泄区和深埋区,Cl~-、Na~+明显超过了HCO_3~-、Ca~(2+)和Mg~(2+),成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化为HCO_3·SO_4-Ca·Mg型和HCO_3·SO_4-Ca·Na·Mg型,最终演变为Cl·HCO_3-Na·Ca、Cl·HCO_3-Na型和Cl-Na·Ca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