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南山区中华猕猴桃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简要分析皖南山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提出了发展只结猕猴桃的适宜栽培高度区划,为合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发展猕猴桃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皖南山区共有桑科植物7属14种2变种,多数植物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对皖南山区桑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8):711-714,749
皖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科技支撑、发展资金等方面对本区特色农业发展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尊重农民意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茶叶、蚕桑、干鲜果、中药材、蜂产品等的生产与基地建设。从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科技兴农、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和进行组织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6):374-375,378
本文分析了皖南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提出了组建皖南生态旅游开发联合体,加强区域旅游形象建议和宣传促销工作,精心设计生态旅游路线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皖南茶叶中的硒来源于石煤.皖南茶叶的较高硒含量平均值为0.4ug/g,硒浸出率低于30%,因此实际上补硒的价值不高.硒的来源警示石煤中的有害元素也可能转移到茶叶中.  相似文献   
6.
初才目遇也许因为母亲喜欢唱戏的缘故,我对被视为老土的传统戏剧颇能接受,并且,渐渐体会出她的无穷韵味来。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上,还是在一本书的插页里,看到西安的城墙根下,一家草台班子的生活场景:黄昏,一位姑娘正在简陋的灶台边做饭,厚重的城墙上,有荒草摇曳,而那年轻姑娘,脸上挂着从容的笑容在忙碌着。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生计框架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指向下出现新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地皖南川藏线沿线旅游利益相关者深入访谈以及网络文本数据分析发现,廊道旅游地面临跨区域综合整治、生态约束趋紧、消费持续升级、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冲击等新的脆弱性挑战,亟待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基于此,融入新木桶理论,探索廊道作为支点带动更多域内农户共同富裕的可持续生计新框架体系。廊道因更大空间延展、更广人员参与、更长消费链供给具有更大的辐射域,通过挖掘农户自身及旅游地双重尺度的生计长板,构建更大的旅游地生计命运共“桶”体。应对脆弱性变化,通过夯实支点、挖掘长板、坚实底板、强化桶箍、激发铆钉,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分享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随着廊道空间和品牌延伸,旅游地自然资本的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更多农户得到参与分享的机会。新木桶的整合思维为其他类型旅游地寻找可持续发展“支点”提供有益借鉴,“人”和“地”双重尺度的新木桶调控措施为旅游地可持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至2007年9月对皖南茶园食虫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食虫脊椎动物26科54种。两栖纲的中华蟾蜍、泽蛙,雀形目的大山雀、家燕、白头鹎、棕头鸦雀、暗绿绣眼鸟、等鸟类,翼手目的折翼蝠、鲁氏菊头蝠和小伏翼为茶园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各自从不同时空上控制着茶园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砾岩性质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底砾岩在区域上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可比性,其底部界面属I型不整合面,该界面的出现也预示江南造山带中元古冗大陆边缘沟-弧-盆构造体制开始发生转折和最早一幕造山运动的出现,这套砾岩及其底界面性质的确定对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皖南茶区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2):5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