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安全科学   419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004篇
基础理论   337篇
污染及防治   239篇
评价与监测   154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尿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3.
4.
冷原子吸收测定水中汞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芬 《环境科技》1994,14(1):74-74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酸性矿井水中和法沉泥及沉泥被酸解后得到的酸解液的残渣成分的分析,认为沉泥可以被酸解后利用,研究发现酸解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铁,铝,锌,锰等金属离子,它们恰好是一些常用无机混凝剂的主要成分,因此我们提出用酸解液作为污水处理混凝剂的设想。另外,酸解沉泥得到的残渣,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在工农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相似文献   
8.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基荧光酮的褪色反应,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建立了测定痕量地的新方法。25℃时本法检出限为29×10-13g/ml,线性范围为0.04~2ng/10ml,催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6.15KJ/mol。该方法己用于维生素B12、人发和茶叶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2.4~3.4%。  相似文献   
10.
铜氨络离子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简便而实用的铜氨络离子废水处理方法,即用硫酸亚铁的还原性破坏络合物,使铜离子从络合剂中解离出来,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铜沉淀,从而使废水中的铜离子的含量下降至1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