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鹏 《绿色视野》2012,(3):51-5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清明时,人们都要在此时凭吊先人。不同的是,传统清明扫墓烟熏火燎备受诟病时,网络祭祀、鲜花祭祀、风筝祭祀等一些新兴文明祭祀方式开始流行。方式虽有不同,表达的却是一样的哀思。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理气说是其祭祀观和鬼神观的理论基础。在理气关系中,朱熹持理能生气、物死气灭(理生气灭)的观点。这种理气观使朱熹认为人死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存作为鬼神或灵魂的材质,也就彻底否定了儒家人死为鬼的传统观念。儒家的祭祀以有鬼神的歆享和感格为基础,朱熹的鬼神观与儒家的正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撞。对此朱熹用理生气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即合理的祭祀会由理生气来歆享和感格,不合理的祭祀则不会有气产生,故淫祀无福。如此,"理生气灭"说逻辑地统摄了理气观、鬼神观和祭祀观,但留下太多的含混和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诗经》时代的"游"字含义,发现"游"含有男女交合之意;《汉广》中的"游女"的身份有可能是参加类似游方活动的女子;而"游女"习俗起源于非日常性的宗教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4.
祭祀     
清明,既是传统古老的节日,又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说其古老,相传清明节是由晋文公为纪念有功之臣介子推确立的寒食节演变而来,据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说其现代文明,是与当今孝德工程相得益彰,作为晚辈既要对健在的老人尽到孝心,又不能忘记已故的祖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喧染的大概就是清明节这种特殊的气氛吧。  相似文献   
5.
胡迟 《绿色视野》2010,(4):58-59
<正>民俗专家乌丙安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舞,淮河两岸的老百姓活得那么苦,他们为什么要跳舞?他们不是因为欢乐而跳,他们是为了祈福而跳,花鼓灯是祭祀舞蹈。"其实,花鼓灯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海洋石油开采平台开钻前乞求平安仪式,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现当代壮傣族群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交往寻求和谐共荣的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参考与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明追忆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书《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但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台湾阿美族的文化特色是母系社会,男子入赘女家,女儿继承家产,男性年满13岁就送入少年会所集训,每三年通过一次体能试验,才晋升更高一级的年龄阶级,22岁成年后改住到青年会所才可以结婚,也是捍卫部落的战士,成年男子若和妻子离婚,只能返回青年会所等待第二次结婚的机会。热闹的"Milisin—丰年祭"以及沿海部落所举行的"Bifuding—海祭",都是阿美族目前最富特色的传统祭祀。  相似文献   
10.
天气越来越热,雪糕、冰激凌等冷冻冰镇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在没有电器、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吃到冰镇食品的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我国就有了储藏食品的"冰鉴"了,《周礼》中就有冰鉴储藏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