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安全科学   396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231篇
综合类   2474篇
基础理论   571篇
污染及防治   379篇
评价与监测   165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以UV185为光源,研究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中酸性红G(ARG)的光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185对ARG降解具有显著效果,远远优于UV254光源,光照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7.4%。光照功率增加对ARG降解效果显著。酸性条件对ARG的降解速率有提升作用,碱性条件有抑制作用,p H为3.0、6.7、9.0、11.0时,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是0.261、0.174、0.151、0.093 min-1。降解反应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0。自由基捕获实验说明UV185光照中产生的活性物种·OH和1O2对ARG降解贡献程度较大,而·O2-无贡献。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到·OH和1O2存在,未检测到·O2-。CO3...  相似文献   
2.
3.
4.
鞘细菌FC9901氧化铁生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并不能从Fe^2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该铁氧化活性物质是酶 ,而且是一种胞外酶,铁的生物学氧化属于酶学催化过程,并遵守酶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6.
漕河临近保定市区水源地,注入白洋淀,其水环境直接影响保定市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白洋淀的水环境.在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共源点灰色聚类法对漕河大册营至西庄段水质进行评价,结论为漕河大册营至大许城水段为五级水质,大许城到北楼村水段为四级水质.漕河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水质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晓宜 《防灾博览》2002,(3):36-36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更是该季节的常发病。 肠道疾患主要是细菌污染了食品及饮用水,这些不洁饮食由于细菌的作用,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促成饮食物的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饮食用品严重腐败,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并且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痢疾、伤寒、肝炎等传染病都是通过不洁饮食途径传染的。 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细菌有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8.
铁铜双金属有机骨架MIL-101(Fe,Cu)活化双氧水降解染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贺  刘锐平  安晓强  刘会娟 《环境科学》2020,41(10):4607-4614
针对非均相芬顿传质效率低和Fe(Ⅲ)Fe(Ⅱ)转化慢导致活性低等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Cu)],并研究了材料界面性质、催化降解染料(亚甲基蓝)性能以及活化催化机制.结果表明,MIL-101(Fe,Cu)晶体结构完整且呈三维八面体形状;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667.2 m2 ·g-1和1.9 nm,可充分暴露反应活性位点.MIL-101(Fe,Cu)在广谱pH范围可活化H2 O2高效降解亚甲基蓝.当pH=5、反应20 min,MIL-101(Fe,Cu)/H2 O2对20 mg ·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100%,较MIL-101(Fe)/H2O2和单独H2 O2分别提高43.1%和88.9%.自由基猝灭实验与反应前后铁和铜价态变化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是MIL-101(Fe,Cu)/H2 O2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主要活性物种;Cu(Ⅱ)掺杂引入新的活性位点,且Cu(Ⅱ)/Cu(Ⅰ)循环和Fe(Ⅲ)/Fe(Ⅱ)循环可协同产生·OH,进而提高催化效率.MIL-101(Fe,Cu)作为新型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无需复杂pH调节即可获得良好催化效果,在工业废水处理上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潮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华北麦玉轮作田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在天津市宁河区试验基地开展田间定位施肥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5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处理,F;化肥减施处理,FR;化肥减量与秸秆配施处理,FRS;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处理,FRO;化肥减量与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处理,FROS)下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驱动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FRO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FROS处理的TP含量显著高于FRS处理,增加了13.33%.FRO和FROS处理AP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NH4+-N含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F和FR).各施肥处理土壤中优势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FRO)的基础上添加秸秆(FROS)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FRS和FROS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FROS处理显著提高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对于真菌群落而言,有机肥(FRO和FROS)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与FR处理相比,FROS处理显著降低了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且FRS处理同样显著降低了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FROS处理的细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F和FR处理,分别增加了1.26%和1.25%,Chao1指数较F处理显著增加了4.51%,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AP和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FR处理相比,FRS、FRO和FROS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9.85%、24.94%和25.73%,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A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细菌群落结构在FROS处理下显著区别于F、FR和FRO处理,土壤SM、TP、pH和AP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真菌群落结构在FRO和FROS处理下显著区别于F和FR处理,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土壤TN、AP和TP的驱动.综上所述,添加有机肥和秸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土壤真菌对有机物料的敏感程度高于细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受到土壤P的调控,在潮土农业耕作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来源于管壁生物膜的有机物可能耗氯并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包括二氯乙腈(DCAN)与二氯乙酰胺(DCAcAm)等高毒性含氮DBPs(N-DBPs).研究考察管网常见的细菌与其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与氯胺化后DCAN与DCAcAm的生成,并与天然有机物(NOM)和水源水有机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与藤黄微球菌与氯反应生成的DCAN、DCAcAm浓度分别为1.48~2.02、0.21~0.38μg·mg~(-1)(mg~(-1)以TOC计),高于同反应条件下NOM的生成量;相比于氯化反应,3株细菌细胞氯胺化生成的DCAN与DCAcAm浓度明显更低.3株菌的EPS也是氯与氯胺化反应生成DCAN与DCAcAm的前体物,且其氯胺化反应生成的DCAcAm浓度高于氯化反应生成的.与NOM、水源水相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后生成的N-DBPs与三氯甲烷(TCM)浓度比更高,表明生物膜有机物比NOM与水源水有机物更倾向生成DCAN与DCAcAm类N-DBPs,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胺化的DCAcAm生成量高于氯化反应的,说明管壁生物膜有机物是供水管网系统中DCAN与DCAcAm类N-DBPs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