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根据地井冈山向赣南游击时,遇到许多困难,也发生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有针对性地颁发了多份命令或布告,一方面彰显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宗旨、政策、任务,一方面宣布红军纪律。从《红四军在宁都筹款通知》和《布告·红军第四军军部第十一号令·关于保护寻乌医院的命令》,可以看出毛泽东、朱德善于利用小事细事来对红军进行规矩、纪律教育,而且常做常新。《布告·命令》还表明保护现代文明的物质成果也是红军的任务和纪律,闪烁出了现代文明的光芒。对它们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七大水系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国内水系重金属生态风险,根据2000-20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选择中国七大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辽河水系、松花江水系、海河水系、淮河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沉积物,以Cu、Cd、Pb、Zn、Ni等5种典型重金属为研究目标,对其质量分数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对5种重金属的淡水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值--TEL(临界效应浓度)和PEL(可能效应浓度)进行了更新.结果表明:Cu、Cd、Pb、Zn、Ni的新TEL分别为56.2、2.58、47.3、79.9和35.4 mg/kg,新PEL分别为141、19.6、200、461和78.6 mg/kg.七大水系以珠江水系沉积物中Cu、Cd、Pb、Zn、Ni的浓度最高,海河水系和黄河水系次之,而长江水系、辽河水系、松花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较低.通过比较生物效应数据库法更新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与实际沉积物重金属浓度,评价中国重点水系沉积物生态风险所得结论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显示,重金属对中国七大水系沉积物的污染大多处于生态风险较小或风险不确定的水平,其中仅有1.15%~7.60%的采样点重金属生态风险较高;七大水系以珠江水系沉积物生态风险最高,其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最高,并且超过各自PEL的采样点占比在4.41%~26.8%之间;其次,海河水系沉积物也存在一定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其Cu、Zn和Ni的质量分数较高,超过各自PEL的采样点分别占14.1%、15.2%和14.8%.   相似文献   
3.
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道生态需水、污径比为约束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呈现出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随着消耗系数的增加,允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经历逐渐增加→最大值→下降的趋势,波动的范围从20%→50%→40%。以我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等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1929年,红四军七大前后发生了一场史称"朱毛之争"的严重争论。这场争论过程虽然有许多消极影响,但争论的结果却实现了从思想认识的严重分歧到高度统一的历史性跨越,产生了"古田会议决议"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党建军纲领性文献。这场争论是红军创建初期在探索党和军队关系以及军队自身建设等诸多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的争论。越是开拓性的工作,就越是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主要领导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场争论虽然已经过去了近90年的历史,但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08,(7):14-15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的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  相似文献   
6.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 结果显示:①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 ②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 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 mg/L. ③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 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和缓解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降水特征和雨水利用可行性是衡量雨水利用工程可行与否的关键指标。基于全国各监测站点1980—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的降水特征;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日降水量-用水量平衡模型,探究了屋面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的雨水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1)我国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和气候差异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季节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降水集中度分布特征与降水量不同,年均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降水相对更加集中。2)降水特征、雨水罐设计容积、集雨面积、日用水需求量、节水效率和溢流率对不同地区雨水利用可行性具有显著影响。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雨水利用可靠性越高,不同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雨水利用可靠性顺序为广州>武汉>南京>昆明>哈尔滨>北京>西宁,但各城市的雨水利用可靠性均难以达到100%。3)雨水利用可靠性随雨水罐容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雨水罐容积达到10m3时,其增加显著减缓;雨水利用可靠性与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先后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决策和部署,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很多地方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市县)创建活动,现在又进一步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努力把建设生态文明变成有目标、有组织的系统化行动,这是令人振奋的。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坚决向污染宣战,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2013年,七大流域国控断面中,劣Ⅴ类的仍占10.8%;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超过二级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