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模拟甲硫醚废气,考察了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容积负荷、喷淋密度及营养液pH对生物滴滤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EBRT为90 s、进气甲硫醚质量浓度为150 mg/m~3、喷淋密度为0.65 m~3/(m~2·h),营养液pH为6.8时,甲硫醚去除率为90%;容积负荷高于15 g/(m~3·h)时,对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产生抑制作用;EBRT为90 s及60 s时,最佳喷淋密度分别为0.56~0.65 m~3/(m~2·h)及0.65~0.75 m~3/(m~2·h);降解甲硫醚的微生物对pH的变化较敏感,最适营养液pH为6~7。  相似文献   
2.
每到收获时节,秸秆焚烧形成的满城烟雾总令人苦不堪言,但是目前这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苏州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4a的研究,以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出了生物质酒精、木糖醇、纸浆、有机肥和果树营养液,这一技术全国领先,而且整个生产全程无“三废”,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文武 《环境》2011,(Z1):64-66
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满足了大部分生活在石头森林里的都市人的绿色梦想,亲手种下一棵蔬菜、看着树上的果子成熟、到隔壁的农场顺手牵羊一回……09年热火朝天的开心农场现在渐渐式微,但仍有忠实粉丝在默默坚持。种的不是菜,是一个绿色的梦想;收获的不只是虚拟物品,而是一次释怀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理化分析表明,溶剂生产后排放的污水,经厌氧-好氧二级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肥效,经进一步改良,可用作灌溉用水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5.
每到秋收时节,秸秆焚烧形成的满城烟雾令人苦不堪言,目前这一情况有望得到缓解。记者昨天获悉,苏州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4年的研究,以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出了生物质酒精、木糖醇、纸浆、有机肥和果树营养液,这一技术全国领先,而且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水、无废气、无废物,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第四种驱油技术方法不断成熟应用也日渐广泛。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技术标准。还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今后研究的着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化分析表明 ,溶剂生产后排放的污水 ,经厌氧—好氧二级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肥效 ,经进一步改良 ,可用作灌溉用水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过程中M16和M2鼠卵营养液的PH的影响因素,测定了不同存放条件下的M2和M16营养液的PH,结果发现,M2 完全开放的空气环境中放置7h,PH升高2.6%(P〈0.001),在半封闭的实验环境中放置4d,PH升高3.7%(P〈0.001);M16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放置7d和15d,PH分别升高4.5%(P〈0.001)和6.4%(P〈0.001),在半封闭的实  相似文献   
9.
生物滴滤床净化二甲苯废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大小两种拉西环作为生物滴滤床填料净化二甲苯废气,研究入口负荷、气体停留时间、营养液喷淋密度及营养液中氯化铵的质量浓度对生物滴滤床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口负荷的增加,去除负荷也呈增加趋势,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气体停留时间越长,去除效果越好.营养液中氯化铵的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充足的氮源是高去除率的保证.在氮源充足的前提下,营养液喷淋密度对去除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铅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庞欣  王东红  彭安 《环境科学》2001,22(5):108-111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小麦幼苗在遭受铅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小麦幼苗受到铅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增加,根系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比对照有所增加,但不如SOD酶变化剧烈,表明SOD酶活性是比较敏感的生物指标(biomarker).但是,小麦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的丙二醛(MDA)含量仍均比对照显著升高,表明小麦幼苗的膜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试验同时还反映出,铅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远远强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