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66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9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性能,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3种抗减震措施下隧道不同监测点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衬砌结构PGA及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相比于工况1,工况2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0.54%~81.10%,边墙收敛减小13.92%~78.77%,衬砌结构PGA减小31.42%~72.02%,最小安全系数增加18.04%~66.13%;相比于工况1,工况3结构拱顶沉降减小3.04%~18.02%,边墙收敛减小4.70%~32.00%,PGA增加13.95%~27.4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7.49%~30.99%;工况4即“减震层+SFRC衬砌”刚柔并济法,相比于工况1,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8.46%~83.98%,结构边墙收敛减小17.54%~85.47%,PGA减小30.00%~69.9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47.95%~83.56%;4种工况抗减震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4>工况2>工况3>工况1。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抗震设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隧道施工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重大未遂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5年12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管二字[2005]206号),针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和施工企业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均对土地资源有大量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优先发展区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其变化发展,需要建设具备不可替代特征的省域生态廊道.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是识别生态廊道最常用、有效的模型,但在应用于省域尺度时,MCR模型识别的潜在廊道路由存在冗余的问题.因此,通过引入网络科学中的边介数指数(edge-betweenness)对MCR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潜在廊道路由的边介数指数值,选取出其中最为重要和简明的结构来连通生态源地,即提取潜在路由中的骨干路由(backbone route)和关键战略点(key strategic point)作为不可替代的结构来指导省域生态廊道建设.将优化后的MCR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构建了全长5 493 km的省域生态廊道,其中包含生态源地20处,关键战略点11个,骨干生态廊道29条.骨干路由与关键战略点构成的不可替代省域生态廊道(irreplaceable provincial corridor)能够实现"廊道数量和占地面积最少、连通性基本不变"的目标.研究显示,边介数能够对潜在路由进行优化筛选,识别出维护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结构;不可替代生态廊道能够指导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空间的发展利用,并为更高水平的生态安全环境提供了演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提供了建设生态廊道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缆隧道发生火灾的危险,提出了防火分隔封堵、设置自动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在广州召开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五”期间的环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评任务,开创环评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对热情支持这次会议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7.
通过相关指数在广东省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省控站优化组筛选中的实践和探究,表明相关分析是个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尾流区气流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了细网格非静力能量闭合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建筑物尾流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系统.作为应用研究的例子,在对某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废气的风井塔尾流区流场和浓度场进行风洞流体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的模拟系统对风井塔尾流区气流和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对一些小尺度带有明显湍流不均匀性的流场和局地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情况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我省生态环境现状,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省的构想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批准黑龙江省为国家级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目前我省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1月中旬,弥漫欧洲大陆的冷空气让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伤透了脑筋。难得周末有个好天气,库黎奇,这位来自莫桑比克,现就读于利比庞克维亚农学院的小伙子,迫不及待地驱车前往180公里外的图盟克小镇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葡萄酒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