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在安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的缺陷,总结出非煤矿山在制订、执行和完善安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制度的制订与实际符合度不高、安全制度的执行过程重形式轻实践、对安全制度的完善重视度不够3个方面。引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分析了"自然无为"思想对安全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完善3个阶段的影响。提出在安全制度的制订时注重"道法自然";在安全制度的执行时强调"三和"观;在安全制度的完善时注重"顺道而为"。将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与安全制度管理相融合,能有效增强安全制度管理的"人情味",使其更好地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环保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新型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的普及,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有极为相似之处.胶东地区是全真教派的发源地,崂山、昆嵛山等道教名山原生环境保持良好,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结合道家的天人思想对山东的道教名山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值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伯平 《环境》2012,(9):46-49
秦岭之中的终南山因为金庸小说而被世人熟知,但其实对于终南山来说,武侠传说只不过是它的细枝末节.作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老子在此留下了《道德经》;作为儒道一家的诧局宝地,士大夫们进可致仕,退可逍遥……终南山,留存了中华文化太多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将《太一生水》上下两部分当作一个整体,只是郭店楚简最初整理者一个权宜的处置,学者们很少怀疑这种处置的合理性,反而千方百计试图为文本内部思想的统一性寻找证据。下半部分的内容成了上半部分《太一生水》篇的辅助材料或注脚。这正是《太一生水》的研究歧义迭出、难以整合的原因,也是上半部分备受关注、下半部分不受重视、难以深入的原因。《太一生水》的下半部分是一个独立整体,没有必要在其内部再分章节,可以命名为"天道贵弱"篇。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道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现时代的根本问题,即重建中华之思想、道德、制度、社会,并重新联接四者,俾使旧邦绽放新命。在老子那里,个体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个体得以凭藉其独特却可普遍感受的生命体验,抗拒普遍必然性的权力命令,拒绝依据普遍必然性的科学论证而违背心中的鉴赏判断。人怎样以合于道的方式在此世生存,取决于现世的人之"德"如何得到规定。人在世上是以"群"的方式生存的。在老子看来,人之"群"的划分方式是:"人法地"。风俗是每一地风土与人情的最佳融合,也是当地人在其中的最佳生活方式。正是以风俗为核心的地域传统,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得以成"群",构成呼吸与共的"家邦"——文化—政治共同体。这也正是老子给予今天的最佳启示——只有让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组织相融合,才能保障人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问道齐云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安徽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古称白岳,书曰"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其实齐云山的主峰海拔才585米。它之所以驰名于世,与此地盛行道教这个"仙"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为人达观,善于养生,享年83岁.他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少私、寡欲、静心、超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中国古代思想生长的原初场域,涵摄极其丰富的意蕴。老子所开创的道家"贵身"主义传统,在本体论上表征着多维之身的同一,于价值论上则彰现出一种"贵身"的意涵,其实践指向是反对"生生之厚"、回归"自然之道"。道家身体观所隐喻的政治哲学以"身国同治"为独特表征,并表现为身国同构、身重于国和身治则国治等多重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