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重整废催化剂中回收铂,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集团公司《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细化指导意见》下发了,怎样才能让员工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平时的生产和工作中来呢?扬子石化芳烃厂重整车间丁班班长欧光文想到了讲故事这种形式,让大家都来讲讲自己在工作中因为不重视安全引发的“糗事”,加深对《指导意见》的理解。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欧光文先在班组会上讲了自己的事,从加强效果出发,他还特意将其制成了幻灯片。  相似文献   
4.
采用煅烧-水化法制备钙基载体CaO-C_(12)A_7,负载金属Ni和Ce,制备得到双功能钙基催化剂NiO/CaO-C_(12)A_7和NiO-CeO_2/CaOC_(12)A_7。选取苯酚作为焦油模拟物,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苯酚催化重整制氢实验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S/C比对产氢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钙基吸附剂对CO2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以C_(12)A_7作为CaO的载体,在显著提升比表面积的同时还能改善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助剂CeO_2的添加对提升氢气产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CO_2的吸附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H_2的相对浓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CO_2的吸附效果在650~700℃范围内达到最佳;当以NiO-CeO_2/CaO-C_(12)A_7作为反应催化剂时,在反应温度为650℃,S/C比为3的条件下,实验效果达到最佳,此时H2的相对浓度和CO_2吸附量分别为73.09%、112 mg/g。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4,(18):75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聚环保")主营脱硫净化剂、脱硫催化剂、其他净化剂、特种催化材料;提供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和"一站式脱硫服务"的脱硫成套设备。产品和技术应用于油田伴生气、天然气、炼厂干气、液化气、轻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应用的装置如油气田联合站、计转站、轻烃站;石化企业的常减压装置、脱制硫装置、重整装置、加氢裂化装置、汽油双脱装置、催化裂化装置、焦化装置、汽柴油加氢装置、航煤加氢装置、乙烯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对连续重整装置预处理单元、反应单元和催化剂再生单元在运行操作和优化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旨在通过提高精细化操作水平和生产优化能力,保证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正辛烷代替汽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碳化变化对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在绝热反应条件下,对应确定的反应湿度存在一个最佳的氧油比及水碳比;实验研究表明,在非绝热反应体系中,在一定的氧油比及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体系的转化率及生成氢的选择性均随水碳化的增加与增加,为实现燃料电池汽油制氢自热反应,反应体系应在一定水碳比条件下,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水碳比范围是1.5-2.5之间。  相似文献   
8.
冯是全  胡以怀  金浩 《环境工程》2016,34(10):156-160
设计了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制取氢气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利用发动机余热,将乙醇水溶液催化反应为富含氢气的重整气。该重整气通入发动机供其燃烧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主要考虑该重整气对柴油燃烧的影响,依据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反应机理,通过Chemkin软件计算该装置生成的重整气加入发动机以后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重整气掺混比例下的火焰传播速度,研究了柴油燃烧和柴油混合重整气燃烧的区别,总结了重整气在改善发动机燃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HAZOP分析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生产装置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装置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为对房柱式采空区煤柱群安全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概率分析为手段结合重整化群理论,深入研究了煤柱个体与相邻煤柱之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及煤柱群-顶板系统临界稳定性。得出结论:重整化群理论可适用于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分析,确定煤柱群临界概率范围为0.147≤p*≤0.333;煤柱失稳荷载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程度可用荷载传递系数α衡量,临界破坏概率p*随着荷载传递系数α的增加而递减;针对不同工况,需通过试验或现场实测获得传递系数α,才能准确的确定煤柱临界概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