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安全科学   848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42篇
综合类   2261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197篇
评价与监测   323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道路交通噪声传播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丁仕芬 《环保科技》2003,9(1):15-18
研究了遵义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 (特别是交通噪声 )的变化趋势 ,并对其等效声级 LAeq的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了降低区域环境噪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交通流量在相应的增长,由此而引发的交通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构成了社会一大公害。因此.在发展城市交通的同时.如何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现仅就哈尔滨市的交通污染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一、主要交通污染问题及其危害1、交通噪声。根据哈尔滨市城市污染源的分类调查,道路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源的22%,仅议于生活噪声而位居第二.但其噪声值却远高于其它声源值而列居首位。据哈尔滨市环境监测部l]的统计分析.1994年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值为70.8分N.超过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国家环保局颁布了新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标准后为适应新标准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实用、新颖智能噪声监测仪--HJS-Ⅱ型噪声级记录处理仪。该仪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利用过去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面临淘汰的瞬时声级计作为一次仪表,用单板机技术组成二次仪表,实现监测仪器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6.
丛澜  陈家宜 《福建环境》1994,11(5):28-31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WM—1双通道向测风仪及数据处理系统》确定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数据处理模型和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7.
丘医生 《环境》2003,(3):26-26
丘医生: 我在一家发电厂工作10多年,车间噪声很大,大家要很大声才能对话。近年来,我觉得听力很差,医生说我听力有问题。不知道这算不算职业病?应到那里检查? 广东张冶翔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生物滞留带的优化设计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溢流口的合理设计对生物滞留带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缺少溢流口相关水力特性及设计计算方法的系统研究,往往直接把城市道路雨水口移至生物滞留带作为溢流口。然而生物滞留带溢流口与城市道路雨水口水力特征存在较大区别。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生物滞留带溢流口水力特性的分析,计算了常见溢流口的过流能力,并举例对其工程应用选型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物滞留带溢流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过验证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进行海陆源区分,并对海陆源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通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珠江口夏季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口门到外海逐渐降低(升高),在表、底层海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45和0.87mg/L(0.97和1.05mg/L);垂直方向上,在层化水域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升高),在非层化水域海陆源有机碳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均匀.珠江口夏季海源有机碳贡献率表层海水低于底层海水,平均贡献率为48.26%,沿向海方向海源有机碳贡献率逐渐增加--从内伶仃洋水域的4.43%逐渐提升到外伶仃洋东侧水域的81.20%.珠江口水动力条件复杂,在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的作用下陆源有机碳向海输送且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减;海源有机碳在不同水域动力输送特征不同,西南水域向海输送,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增;东北水域向岸输送,向岸输送量逐渐递减.陆源有机碳生化反应活性较弱,只有小部分被生化过程消耗,其迁移转化主要由沉降过程控制,而海源有机碳的迁移转化,则由口门的动力输送过程主控向外海的生化耗碳过程主控过渡.此外,海源有机碳沉降作用明显低于陆源有机碳,生化作用明显高于陆源有机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