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仁和  邱俊 《环境工程》2000,18(2):44-46
介绍以铝矾土提取硫酸铝废渣和氧氯化锆副产废碱液为原料生产泡花碱 ,然后利用一次造粒法生产五水偏硅酸钠新工艺确定影响产品质量指标工艺因素。小试试验产品质量指标达到HG/T2 5 6 8- 94要求 ,工艺成本低 ,避免废碱液及废渣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造粒粉煤灰的最大磷吸附量、磷吸附速率等吸附特征,以及颗粒粒径、磷浓度、水力负荷对景观水除磷效果的影响。还进行了为期21天的连续过滤试验,发现滤床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能持续地去除景观水中的磷。  相似文献   
3.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制合成氨、硝铵的中型化肥厂。1期工程生产硝铵11万吨/年,于1970年建成投产;11期工程生产硝铵11万吨/年,于1982年底建成投产。该厂硝铵的原料是气氨和稀硝酸,其工艺流程:常压中和,一段蒸发、造粒。Ⅰ、Ⅱ期生产工艺相同。事故概况:1月6日,Ⅱ期硝铵三班,自16∶50接班至21∶00,整个工艺平稳,生产正常。21∶00以后,Ⅰ、Ⅱ期硝铵中和岗位均发生气氨压力和流量波动,Ⅱ期波动较大。班长商青于21∶30左右用电话通知在家的车间代生产主任周德虎:岗位气氨波动,原因不清。  相似文献   
4.
杨仲苗 《化工环保》2004,24(Z1):277-279
分析了复合肥生产中造粒尾气一级处理用磷酸洗涤时出现的问题及一级与二级处理均用水洗涤时尾气中氨排放量大的原因,提出了二级处理改为磷酸洗涤的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表明,改造是成功的,二级处理采用磷酸洗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干化市政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干化污泥造粒后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干化污泥造粒前后对垃圾库管理、锅炉效率、锅炉温度、烟气净化系统及飞灰产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造粒粉状干化污泥生成直径5~8mm、长度30~50mm的污泥颗粒,有效的避免了运输及垃圾库的扬尘;其次,锅炉效率提高了7. 7%,锅炉升温速率减缓,锅炉的积灰结焦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烟气净化系统中消石灰的耗量降低了8. 9%,SO_2的排放浓度明显下降,飞灰产量由2. 8%降到2. 3%。研究结果显示污泥造粒后送入焚烧厂掺烧对焚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极其有利,为焚烧厂协同焚烧污泥提供了运行经验及合理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解态、胶体态及颗粒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物的形态对颗粒粒径和有效密度有较大影响,即溶解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小,胶体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次之,颗粒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大;有效密度规律则相反.此外,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有效密度沿床层高度的变化有不同分布,即自我造粒流化床底部形成的颗粒有效密度最大,但同种原水水质条件下颗粒粒径没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处置固体废物 , 利用陶粒回转窑进行了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验,分析了Zn和Cr的分布规律和固化机理,并对Zn和Cr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在陶粒窑协同处置电镀污泥系统中,89.70%的Zn和89.32%的Cr被固定在陶粒中,10.30%的Zn和10.68%的Cr富集在飞灰中,飞灰中Zn和Cr的含量较高,但飞灰参与陶粒窑系统内循环;热力学平衡计算表明,在陶粒中,Zn主要以ZnCr2O4、ZnO、ZnFe2O4等形态存在,Cr主要以Cr2O3和铬尖晶石等形态存在. 成品陶粒中Zn和Cr的浸出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标准》标准限值,说明ZnCr2O4、ZnO、Cr2O3和铬尖晶石等物质结构稳定,重金属Zn和Cr在陶粒中实现了良好的固化. 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的Zn和Cr被固定在陶粒中,并且陶粒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低于标准限值,因此利用陶粒窑协同处置高重金属含量的电镀污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高塔的肩膀上,旋转餐厅静静地转动着。你打开谷歌地图,把眼光投向台北市北投区的北投捷运站,垂直下来是一条宽大的洲美快速道,在道旁距离基隆河与五分港不远的地方,标注了一个“北投焚化炉景观台”。切换成实景图模式并拉近,一个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厂”就呈现在眼前,旁边还依附了一个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厂”。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MPs)是污水处理厂中普遍检出的新兴污染物之一,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但有关微塑料暴露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探究微塑料对污泥颗粒化的诱导影响,选用环境中广泛检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微塑料(PET-MP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塑料暴露试验研究PET-MPs对污泥造粒过程中系统潜能、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菌群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ET-MPs暴露显著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同时以蛋白质(PN)为主导的EPS含量上升会增强污泥表面疏水性,造粒速度和EPS分泌量与暴露粒径成正比,微塑料和EPS协同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然而微塑料持续暴露会导致系统除污性能恶化,250μm PET-MPs暴露下亚硝酸盐氮积累的负面影响最严重,浓度高达(5.08±0.24)mg·L-1.高通量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是促进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优势门;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鞘氨醇杆菌科(Sphingomonadaceae)、黄杆菌科(Flavob...  相似文献   
10.
Proliferation of filamentous microorganisms frequently leads to operational failure for activate sludge systems.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filamentous microorganisms could grow in compact granular structure with 5% sodium chloride in the substrat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experiment, coccoid and rode-like bacteria predominated in the yellowish-brown granules, and later the white and the black granules were developed by filamentous microorganisms. The filamentous granules exhibited low porosity and f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