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用膜-柱串联固相萃取(SPE)技术,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串联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水中EPA优先监控的16种PAH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定量分析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固相萃取柱的选择、固相萃取条件(样品溶液的pH值、上样速度、上样体积、洗脱液选择及配比)的优化,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穿透体积可达1.5L,回收率在80%~105%,最小检出浓度在0.00037~0.072μg/L之间,均大大低于GB13194-91的规定。相对标准偏差在0.7%~5.3%之间。该方法准确、简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污染小。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环境空气污染源标识物的确定和多环芳烃降解行为,利用CMB受体模型进行拟合计算,确定多环芳烃污染源贡献率,并在比较多环芳烃实测值和CMB受体模型计算值的基础上,得出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结果,确定机动车污染源是济南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A/O除磷工艺和A~2/O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影响除磷脱氮工艺因素和除磷动力学的研究。工艺研究采用了动态与静态实验方法,采用色质联机研究了有毒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O、A~2/O工艺的BOD_5去除率近于二级污水处理厂,A~2/O法TP去除率近于三级污水处理厂,且去除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效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的修正使之更适于低碳源的情况。八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工艺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经将压电陶瓷粉体复合到传统的吸声降噪材料与阻尼减振材料中 ,制作出了性能更好的新型吸声降噪材料和新型阻尼减振材料 ;而且还发现废品压电陶瓷的粉体与正品压电陶瓷的粉体具有相同的功效[1~4 ] ,分析了它们同样发挥压电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哌嗪等二元胺和二乙醇胺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SO2的吸收解吸实验研究,筛选出性能优异的吸收剂,并考察添加剂H2 S O 4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可再生胺类吸收剂脱硫率可接近100%,二元胺吸收剂较醇胺的SO 2吸收量大、pH值随时间变化慢、首次解吸率高;羟乙基支链对胺类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SO2吸收量和首次解吸率均有影响,环状二元胺比链状二元胺的抗氧化能力好、首次解吸率高;在N-(2-羟乙基)哌嗪溶液中添加硫酸构成N-(2-羟乙基)哌嗪/H 2S O 4脱硫体系后,脱硫率未受影响、SO2吸收量变小、首次解吸率显著提高,具有更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Chen H  Chen S  Quan X  Zhao H  Zhang Y 《Chemosphere》2008,73(11):1832-1837
Sorption of nonpolar (phenanthrene and butylate) and polar (atrazine and diuron) organic chemicals to oil-contaminated soil was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oil effects on sorp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 and to derive 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oil). The resulting oil-contaminated s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Kd) for phenanthrene demonstrated sorption-enhancing effects at both lower and higher oil concentrations (Coil) but sorption-reducing (competitive) effects at intermediate Coil (approximately 1 g kg−1). Rationalization of the different dominant effects was attempted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aliphatic carbon cont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aromatic cores to phenanthrene. Little or no competitive effect occurred for butylate because its sorption was dominated by partitioning. For atrazine and diuron, the changes in Kd at Coil above approximately 1 g kg−1 were negligible, indicating that the presently investigated oil has little or no effect on the two tested compounds even though the polarity of the oil is much less tha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herefore,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ctive groups (aromatic and polar domains) are dominantly responsible for the sorption of polar sorbates, and thus their sorption is controlled by available sorption site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oil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dominant sorptive phase for nonpolar pollutants when compared to SOM, but hardly so for polar compounds. The results may aid 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aliphatic and aromatic domains in sorption of nonpolar and polar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8.
对松花江全流域14个监测断面的16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松花江全流域为化石和石油燃料的复合PAHs污染,水体环境中PAHs首要污染源为化石燃料燃烧和交通污染,合计贡献率为63.1%,第二大污染源为工业和民用燃煤污染,合计贡献率为36.9%,沿江的石化、石油基地、大型焦化厂、电厂都是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环境标准样品是监测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中国受天然基体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的制约,尚未拥有自己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标准样品。为制备符合中国重点流域沉积物类型及多环芳烃浓度水平的沉积物标准样品,对中国6个重点流域的沉积物进行了采样,获得了制备多环芳烃标准样品的原料。分析常温及冷冻2种干燥方式对多环芳烃的影响,为制备大批量多环芳烃标准样品提供数据支持。对11个点位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6种优控多环芳烃化合物浓度,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样品中多环芳烃检出率在99%以上,江河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浓度区间为664~2.91×103μg/kg,湖泊样品最高值达到1.25×105μg/kg,其主要污染源是化学燃料的燃烧。为中国制备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标准样品积累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综述大气中有机胺可能的来源、健康危害及其在大气中的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转化机制,阐述有机胺的反应产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及其对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此类改变增强大气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如成云结核能力等)。大气中的有机胺主要通过与大气氧化剂的反应和非均相反应过程的溶解或置换进入颗粒相,而后随着湿沉降(如云滴、雾滴、雨滴等)到达地面或海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