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
目前测定空气中SO2主要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该法操作比较严格,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中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为试剂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溶液加入顺序、比色皿、空气采样器流量、采样温度、导气管的吸附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环境税收制度是未来中国环境政策改革的突破口,相对于其它的环境政策如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税收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开征环境税收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短期内,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环境政策体系应该采取税费并存,并逐步过渡到以环境税为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持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从原有排污费资金使用相关制度存在的弊端为切入点 ,提出了新的排污费资金使用制度出台的必要性 ,进而对贯彻执行新的排污费资金使用制度应坚持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行的上海市和国家的超标污水征收标准的特点,提出制定新标准的5项原则。新标准的制定方案中,确定以y=a.x^β费用函数基础;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污染排放标准,处理深度和处理费用3者关系的处理,得出二类污染物中,1级收费标准比现行2级收费标准上升30%、2级收费采用现行标准、3级收费标准比现行标准下降20-30%;并提出污染物收费的计算公式,经对方案的论证和测算,说明其有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分析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全国或某一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可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方便地确定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相关因素。由灰色关联度导出灰色关联序,以进行优势分析,从而得到交通事故的最(准)优因素及最(准)优特征。根据1990—200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全国人口、机动车、公路里程和客货运输量等主要相关因素统计资料可知,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客运量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相关因素,死、伤人数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和指标。由哈尔滨市2000年道路路段交通事故与交通组成统计资料可知,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类货车、摩托车和大型车。因此,加强货车和货运管理对提高我国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无人值守的情形下,实现对大型建筑空间内发热物体、火灾等热隐患的智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大空间热隐患监测中,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和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原理。利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的近红外响应特性(800~1200nm)、短波段内单调发射率函数、非相关滤色片构造和归一化数据处理模式等关键技术,使得常见的CCD图像监控设备实现了高温热隐患的非接触、可视化智能监测(即包括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以及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改进的设备有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Headwater streams comprise 60 to 80 percent of the cumulative length of river networks. In hilly to mountainous terrain, they reflect a mix of hillslope and channel processes because of their close proximity to sediment source areas. Their morphology is an assemblage of residual soils, landslide deposits, wood, boulders, thin patches of poorly sorted alluvium, and stretches of bedrock.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these channel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teps created by sediment deposits, large wood, and boulders.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small drainage area, stepped shallow gradient, large roughness elements, and cohesive sediments, headwater streams typically transport little sediment or coarse wood debris by fluvial processes. Consequently, headwaters act as sediment reservoirs for periods spanning decades to centuries. The accumulated sediment and wood may be episodically evacuated by debris flows, debris floods, or gully erosion and transported to larger channels. In mountain environments, these processes deliver significant amounts of materials that form riverine habitats in larger channels. In managed steepland forests, accelerated rates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resulting from the harvest of headwater fores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eriously impact the morphology of headwater streams and downstrea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13%,71.54%,57.26%和60.01%。通过湿地原位检测显示以上各类污染物在生物床内都有较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在床体的前半部分污染物的降解较快,后半部分相对缓慢。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生物床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Kv均值分别为3.048、2.469、1.625和1.695;二级生物床中Kv均值分别为2.542、1.946、1.383和1.453。生物床Kv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床前端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比后端快。生物床间的跌水池的复氧,增加了二级生物床前端的Kv,提高了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