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星形线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与荷电粒子运动行为及两者间相互作用,构建了线板式电除尘器(ESP)内关于EHD和带电粒子运动学的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电场方程和空间电荷方程,在拉格朗日法下建立带电粒子运动方程,并与FLUENT湍流模型进行耦合.利用这一模型,对3种电场风速下星形线电除尘器内流动形态与粒子运动行为进行了细致模拟,并分析了二次流动对气流、粒子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形线电除尘通道内二次流动对流动形态和粒子浓度分布存在显著作用.随电场风速的降低,这一作用将越明显.EHD流动对细小荷电粒子运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二次流动产生涡旋并作用于主流来影响粒子运动行为.收尘板面的涡旋挤压粒子流远离壁面向流动中心运动,放电极下游的涡旋则促进粒子流向收尘板壁面靠近.此外,由于捕集通道中强二次流的存在,Deutsch计算式对除尘效率、特别是对于亚微米粒子捕集效率的计算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监测中的数据、统计、有效数字、修约,以及计量单位、结果表达、原始数据的记录等既平常又十分重要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了概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传输现状,设计了基于VPN互联网络的环境质量数据层级化直报业务系统,介绍了网络直报系统的业务模型、数据审核和存储策略、系统功能设计及其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建设项目审批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根据葫芦岛市环境保护的需要,整合各种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建立Oracle数据仓库,利用PowerBuilder技术完成对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数据的管理、统计与发布。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中国电子废弃物问题,一是控制电子废弃物进入非正式循环利用者手中;二是把非正式循环利用系统纳入良好的电子废弃物管理系统,使之成为更有效和对环境友好的系统.因此,如何把千家万户废弃的电子废弃物有效收集起来,是关系到电子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建立良好的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应以市场经济和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为基础,建立具有收集主体多元化、收集方式多样化,收集途径多渠道等特点的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  相似文献   
6.
唐敏  熊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2):11-13,17
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重庆市对餐厨垃圾的统一管理与处置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剖析重庆城市餐厨垃圾污染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全市餐厨垃圾管理的总体思路,并着重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市场化机制及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It is the key to control bio-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especially for waste leachate with high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aerobically stabilized DOM was investigated with DOM substrate isolated through electrodialysis. The degradation of bio-derived DOM was confirmed by reduction of 15%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100 days. We characterized the molecular behavior of bio-derived DOM by coupling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alysis. Venn based Sankey diagram of mass features show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bio-derived DOM mass features. Occurrence frequency analysis divided mass features into six categories so as to distinguish the fates of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 and persistent compounds. Reactivity continuum model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ologies realized the semi-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n the kinetics of DOM mass features in the form of pseudo-first order, and confirmed the reduction of inert mass features. Furthermore, network analysis statistically establish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 mass features and microbes to identify the active microbes that are able to utilize bio-derived DOM. This work confirmed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is still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recalcitrant bio-derived DOM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脱臭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中恶臭气体的组成与特性,比较分析不同情况下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的脱臭效果。当干活性碳总处理气量达到1.3m~3/g时,出现穿透。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填料塔转为生物滴滤反应器后,仍能较快的实现挂膜生长,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直接运行的生物活性炭滴滤器对H_2S的处理效率在95%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H_2S平均出口浓度为0.052mg/m~3。循环液pH值与盐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Becauseofthelowefficiencyofth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ESP)forcollectingthesubmicronparticles ,theelectricalagglomerationmethodhasledtoanincreasinginterestinreducingtheemissionofthefineparticles .Manyauthorshavestudiedelectricalagglomerati…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喷雾旋流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根据在2.8-52MW锅炉上应用情况,对技术关键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