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大气颗粒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状况,于2017年1月、4月、8月和11月分别采集龙岗区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深圳市龙岗区4个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生态区)的8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检测,得到PBDEs(多溴联苯醚)8种单体(BDE-28、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54、BDE-183、BDE-209)的质量浓度,同时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PBDEs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深圳市龙岗区大气颗粒物中ρ(∑8PBDEs)(∑8PBDEs为PBDEs 8种单体的加和)范围为0.07~77.80 pg/m3,ρ(∑8PBDEs)年均值为(6.86±14.17)pg/m3.ρ(BDE-209)范围为0.01~76.23 pg/m3,年均值为(5.10±13.58)pg/m3,BDE-209为主要污染单体.② 4个功能区的ρ(∑8PBDEs)平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工业区(13.65 pg/m3)>商业区(7.75 pg/m3)>生态区(3.95 pg/m3)>居民区(2.19 pg/m3),工业区是环境空气颗粒物中PBDEs的主要污染区.③ ρ(∑8PBDEs)平均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春季(13.32 pg/m3)>冬季(9.18 pg/m3)>秋季(2.17 pg/m3)>夏季(1.51 pg/m3),符合深圳市亚热带海洋季风气温和气候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显示,深圳市龙岗区大气颗粒物中PBDEs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污染严重,建议减少含PBDEs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等活动,或找到更利于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替代品,降低PBDEs对该地区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德州市采暖季环境空气中含氮/硫物质的污染特征、气-粒分配规律及影响因素,对2017年11月10日—2018年3月15日德州市市区环境空气监测站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监测的水溶性离子及气态前体物质量浓度的小时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德州市环境空气监测站ρ(NO3-)、ρ(SO42-)和ρ(NH4+)平均值分别为(18.36±18.55)(12.74±10.92)(9.60±8.75)μg/m3,在2018年1月三者均达到最高值;对比PM2.5及气态含氮/硫物质的质量浓度发现,ρ(PM2.5)和ρ(SO2)在2017年12月、2018年1月和2018年2月的月均值均较高,而ρ(SO2)与ρ(SO42-)、ρ(NH3)与ρ(NH4+)均在日间(08:00—17:00)出现波峰.②对颗粒态和气态含氮/硫物质质量浓度日均值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ρ(SO42-)、ρ(NO3-)、ρ(NH4+)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75,表明二次离子的形成机制相似;而ρ(NH3)、ρ(NO2)、ρ(NO)、ρ(SO2)两两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这些气态前体物来自不同的局部排放源.③过剩NH3指数(FN)平均值为0.49±0.16,说明采样时段大气处于富氨环境,过剩的NH3会与气态HNO3生成NH4NO3,因此NO3-气溶胶的形成主要受HNO3的影响或限制.④相对湿度是影响ρ(PM2.5)最重要的气象因素,高湿环境会促进二次离子的转化.研究显示,冬季采暖排放会增加环境空气中含氮/硫物质的质量浓度,气象因素(尤其是相对湿度)对含氮/硫物质的气-粒分配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分利用率,本文提出用规划方法安排农田灌溉方案,并以河北省曲周县冬小麦为例说明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用规划方法求出的灌溉方案增产效果是显著的,比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保灌水浇地”的传统灌溉方法增产18%左右。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汇区环境监测站对区域内8条主要河流中2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2001-2005年),分析了南汇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并利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水质年际变化进行了评价。从主要污染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南汇区域内水环境污染的成因,结合第3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环境政策-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劲波 《环境科技》2000,13(2):20-23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形成的循环模式;介绍了国外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重视环境保护规划 ,严把项目引进关 ,控制乡镇工业污染 ,增大环境保护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严格环境管理是实现苏州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的概念,初步对区域REE系统的研究对象、系统结构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域REE系统可持续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研究论证了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指导作用,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Recent targets for reduced amounts of waste to landfills in Sweden will result in a large increase in waste incineration with recovery of energy, used primarily for district heat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at changes in the usage of other fuels and technologies for district heat production would be caused by this increase. A questionnaire was sent out to the largest district heating companies, and simulations in an energy systems model were carried ou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ncreased waste incineration reduces the demand for other fuels, especially biomass, for district heat production. The effects include reductions in operating hours as well as the avoidance or postponement of investments in new plants for district heat production. Increased waste incineration will also lead to a greater use of district heating in Sweden.  相似文献   
10.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disposal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many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years, due to disagreement among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on the waste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to be adopted. One of the ways of treating/disposing MSW is energy recovery, as waste is considered to contai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bio-waste and therefore can lead to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can be very high in the cases of co-generation or tri-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a model is presented, aiming to support decision makers in issues relating to Municipal Solid Waste energy recovery. The idea of using more fuel sources, including MSW and agricultural residue biomass that may exist in a rural area, is explored. The model aims at optimizing the system specifications, such as the capacity of the base-load Waste-to-Energy facility, the capacity of the peak-load biomass boiler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acility. Furthermore, it defines the quantity of each potential fuel source that should be used annuall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financial yield of the investment. The results of an energy tri-generation case study application at a rural area of Greece, using mixed MSW and biomass, indicate positive financial yield of investment. In addition,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eff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on the optimum solution, pinpointing the parameters of interest rate, investment cost and heating oil price, as those requi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decision makers. Finall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enhanced by a stochastic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volatility of parameters 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model and the solution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