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江水质评价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汉江各主要水质断面进行水质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通过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及因子得分得出各水质因子的赋权值,从而对所取断面进行水质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分析与排序。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汉江17个断面的水质污染相似性进行分析,给出分类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防止井下作业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井下作业施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介绍江苏油田在井下作业过程中进行污染防治的措施及其相关配套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抚顺地区大气总悬浮微粒的元素富集特征及污染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抚顺地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总悬浮微粒中As等20种元素的浓度水平,用富集因子法,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法识别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并估算它们对总悬浮微粒的贡献,其贡献率为:煤炭燃烧26.9%〈冶金工业26.8%,风砂土壤22.0%;汽车燃油6.7%,其它污染源17.6%。  相似文献   
4.
环境审计是深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受到很多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并积极推广,文章详细阐述了环境审计的定义,范围,目的和具体工作步骤,并根据实际调查,对一家造纸厂进行了环境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证明环境审计对开展废物减量和清洁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赋权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环境质量评价权重的定义,作用及因子赋权的原则,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16种赋权方法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并对环境质量主平价中有关赋权听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污染物苯酚为研究对象,褐煤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褐煤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褐煤粒径、褐煤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 H、反应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Lagergren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苯酚吸附过程,结果表明,褐煤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更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反应初始速率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颗粒内扩散模型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苯酚在褐煤上的吸附首先经历了速率较快的膜扩散控制阶段,进而经历了吸附较缓慢的颗粒内扩散控制阶段,最后到达吸附平衡,褐煤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到颗粒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构建广东省生活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4年间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居住面积和设备消费等因素的变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4种因素的累计效应均为正,而采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设备消费是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其次为居住面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降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林地表慢渗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厂尾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污水处理厂周边森林植被构建慢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厂尾水。结果表明,慢渗系统能够深度净化污水尾水,对COD_(Cr)、NH_3-N、NO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8%、40.2%、14.3%、11.3%和23.6%。并且土层越深,COD_(Cr)、TN、TP浓度越低,相应的去除率越高,而NO_3-N、TN去除率则呈降低趋势;山体坡度越大,COD_(Cr)、氨氮浓度有升高趋势,硝态氮、TN、TP有降低趋势;而坡长越大,COD_(Cr)、NH_3-N、NO_3-N、TN浓度有降低趋势,TP有升高趋势。此外,植被类型对水样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竹林更利于COD_(Cr)、NH_3-N、TP浓度的降低,针阔混交林更利于NO_3-N、TN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含1,2-二氯乙烷等10种有机物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后回填为例,采用层次化方法评估将按原厂址健康风险评价确定的修复目标进行达标修复后的土壤回填对回填区地下水下游700 m处饮用水井水质的影响.第一层次预测结果显示8种污染物在回填土层淋溶液中的浓度将超过评价标准,可能对目标水井水质造成污染.考虑回填区非饱和带土壤的吸附截留进行第二层次评价的结果显示,到达回填区地下水水面处浓度依然超过评价标准的污染物降低至6种,不能排除对目标水井的水质影响.进一步考虑地下水混合稀释进行第三层次评估的结果显示,经地下水混合稀释后,超过评价标准的污染物降低至4种.最后,考虑饱和带吸附截留作用进行第四层次评估的结果显示,目标水井中超过评估标准的污染物仅1种.由此可见,随着评估层次的不断深入,虽然所需开展的工作及获取的场地参数增加,但是污染物预测浓度更接近目标预测点的浓度,需调整修复目标的污染物数量逐渐减少,污染防治成本将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选矿废水污染的土壤铜量与生物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石头河沿岸研究区植物的根部、茎叶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土壤铜含量和铜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光叶蕨、三叶鬼针草、野牡丹、紫茎泽兰4种植物体内铜含量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光叶蕨增量最大。植物根部铜生物累积系数(BF)与茎叶铜生物累积系数(BF)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根部BF为1.311,茎叶BF为0.159,前者是后者的8.2倍。光叶蕨铜的累积能力最强,其次是紫茎泽兰,植物间铜生物累积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各采样区土壤铜含量差异大,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无论是全株植物、根部,还是茎叶,BF值:公路边>山坡上>河边。青蒿铜的迁移系数(TF)最大,与其余植物的迁移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4种植物之间铜的迁移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采样区TF均值以公路边TF值最高,其次是河边,最后才是山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