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86篇
基础理论   175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鲤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研究了硝酸钬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肝脏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GSH-Px酶活性在20 mg·kg~(-1)时,升高显著(P0.05),三者在65 mg·kg~(-1)时都被显著抑制(P0.05);在肾中都被诱导,在65 mg·kg~(-1)升高显著(P0.05)。肝肾中丙二醛(MDA)含量都变化不显著(P0.05)。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都降低,且在65 mg·kg~(-1)时降低显著(P0.05或P0.01)。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稀土元素钬20、42、65 mg·kg~(-1),能够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力,且鲤鱼肝组织比肾脏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高CO2浓度条件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合理施氮、创建油菜高产高效以及进一步探明油菜氮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微区试验,研究2个油菜品种(沪油15-33号和742-2)在2个CO2浓度水平(自然CO2摩尔分数400μmol·mol-1和高CO2摩尔分数(800±20)μmol·mol-1)和2个氮素水平(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氮素同化酶(NR和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高CO2浓度会提高NR和GS活性;在氮素处理的影响方面,NR活性的变化与油菜的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有关: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品种A在各时期的施氮处理的酶活性高于不施氮处理;品种B只在抽薹期的施氮处理低于不施氮处理,其他时期则升高;对于GS酶活性,在自然CO2浓度条件下施氮会提高GS酶活性,高CO2浓度条件下施氮则降低其活性(苗期除外)。CO2浓度升高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花期除外);在正常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在高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CO2浓度升高和增施氮肥都会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油菜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总体上与上述测定指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静  王增强  向艺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399-400,370
通过对旅游商品定义的综述,界定了旅游商品的定义、范围和功能,同时对峨眉山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需求、购买力等抽取420份问卷作为样本,分析了峨眉山旅游商品的需求现状,并以旅游者需求现状为依据,对峨眉山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提出了“4P+4C+4R”营销策略,以期对其它景区的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昭安  陈清  韩笑  吴文良  孟凡乔 《环境科学》2018,39(6):2837-2844
研究冬小麦生长向地下部分的输入对于土壤固碳和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花期和灌浆期,用~(13)CO2对冬小麦进行脉冲标记7 h,标记结束后28 d(示踪期)破坏性取样,测定冬小麦地上部、根、土壤和土壤呼吸中的~(13)C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标记时期,冬小麦光合固定的~(13)C大部分保留在地上部(51.6%~90.8%),且随小麦生长的进行而逐渐向地上部分配,向地下部分(根系、土壤和根际呼吸)的转移随生长进程的延续而降低.转移到地下部的~(13)C中,有22.9%~65.3%被根际呼吸消耗,24.3%~59.3%在根部保存,10.4%~17.8%通过根际沉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示踪期28d内最后2 d呼吸产生的~(13)C只占整个示踪期根际呼吸~(13)C量的0.7%~2.7%,说明28 d的示踪期可以确保光合碳在各系统分配完全.在整个生育期内,冬小麦净吸收的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部、土壤有机碳和根际呼吸的比例分别为78.5%、6.0%、3.1%和12.4%.结合当地生产方式估算,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输入到地下的总碳量为1.72 t·hm~(-2),其中有0.99t·hm~(-2)被根际呼吸消耗,根部固持碳量为0.48 t·hm~(-2),0.25 t·hm~(-2)以有机碳沉积的形式进入土壤.  相似文献   
5.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的毛果苔草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沼泽湿地孔隙水中水溶性碳、氮浓度、CH4浓度和CH4排放通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研究了沼泽水中水溶性有机碳、氮浓度变化特征,探讨了沼泽湿地孔隙水中CH4浓度和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中DOC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1).最高值(剖面平均值为95.1 mg·L-1)出现在6月份,9和10月份出现最低值(剖面平均值均为79.3 mg·L-1),剖面上浓集中心位于15~30 cm.孔隙水中NH4 -N和NO-3-N浓度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DON变化不明显.孔隙水中CH4浓度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与DOC一致,高浓度中心位于20~30 cm.除6月份外,孔隙水甲烷浓度与土壤温度和DOC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NH4 -N和NO3-N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温度和孔隙水中DOC浓度是影响沼泽湿地产CH4能力的重要因素.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积水深度呈很好的指数关系,与剖面CH4浓度和孔隙水NH4 -N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H4排放通量与孔隙水DOC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年到2010年的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AIRS(Atmosphere InfraRed Sounder)官方反演的对流层中层(500 hPa)左右一段气柱内的CO2体积混合比产品分析中国地区对流层的CO2体积分数分布时空变化特征。所用数据是对AIRS L3产品2°×2.5°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经过对这8年的观测数据(2003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地区平均CO2的体积分数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总体高值集中于北部。CO2对流层中层的高值区集中在35°—45°N,形成东北平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4个高值中心,而云南地区和西藏南部上空的CO2值偏低。与中国地区8年平均CO2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大体一致,每月(8年平均值)分布趋势也呈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而南方体积分数值相对低的特征。CO2月平均体积分数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或者5月,而每年的最低值则出现在每年的1月。对流层中层CO2体积分数呈现明显季节变化,总体上来说,从2003年到2010年这8年中,平均春、夏两季对流层中CO2含量较高,而秋、冬季CO2低于春夏两季。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elevated O3 o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standing fine-root biomass, fine-root production and δ13C signature of newly produced fine root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dult European beech/Norway spruce forest in Germany during two subsequent years with contrasting rainfall patterns. During humid 2002, soil respiration rate was enhanced under elevated O3 under beech and spruce, and was related to O3-stimulated fine-root production only in beech. During dry 2003,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O3 on soil respiration rate vanished under spruce, 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fine-root production in spruce under drought, irrespective of the O3 regime. δ13C signature of newly formed fine-roo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iffering gs of beech and spruce, and indicated stomatal limitation by O3 in beech and by drought in spruce. Our study showed that drought can override the stimulating O3 effects on fine-root dynamics and soil respiration in mature beech and spruce forests.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氮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年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为广泛评价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碳、氮截获功能和合理选择农业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犁耕相比,免耕覆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5cm和5~15cm土层的有机碳、氮储量,对15cm以下土层没有影响,从而增加了0~100cm土体总的有机碳、氮储量,证明了免耕覆盖的土壤碳、氮截获功能,年均截获率分别为1.37Mg·hm-2和0.84Mg·hm-2。有机碳、氮在犁耕土壤0~30cm剖面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免耕覆盖后则发生明显的分层,产生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9.
A forensic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sediments from Portão Stream, including analysis of metals,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stable isotopes, and C:N ratios. Samples collected at various points located along the stream were tes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illegal leachate input. The studied stream is heavily impacted by sewage and industrial discharges from two cities along its course. Among the metals analyzed, chromium (Cr) was noticeably the main pollutant, showing the highest levels, above regulatory limits, downstream from some potential sources of effluents enriched with this metal. Isotope analyses revealed a general trend of depletion in the heavier isotope along the stream for C and N. The exception was one point near a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where relatively more enriched δ13C and δ15N values were found. The isotope and met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site was affected by a particular source, demonstra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could be used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sources in a heavily polluted stream. Nevertheles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cessary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leachate in sediments to use this analysis as evidence for the illegal leachate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炭化压力环境对C/C复合材料致密过程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浸渍/高压炭化工艺在不同炭化压力下制备高温煤沥青炭块及沥青基C/C复合材料,并研究不同炭化压力环境下对其密度和孔隙的影响。结果制备沥青炭的炭化压力由20 MPa增大至60 MPa时,沥青炭体积密度由1.08 g/cm~3增加至1.39g/cm~3,质量比表面积由14.74增加至16.51,开孔率由26.73减少至7.94,孔隙填充效果明显改善,浸渍-炭化的增密效率得到提升。结论在编织C/C材料的致密过程中,压力越大,其孔隙越小,分布越均匀,故产品致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