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掌握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是实现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论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区,通过田间采样与实验室化验分析获取了1 278个样本(0~20 cm)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数据。在经典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拟合了养分的变异函数模型。利用普通克里格法(OK)、反距离权重法(IDW)、泛克里格法(UK)、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局部多项式法(LP)5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并采用独立数据集验证对插值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进而分析了各养分空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各方法的适用性规律,基于AN数据设计了离散、随机、聚集3种空间分布模式的数据,利用各模型的自动优化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在土壤养分空间预测中的自适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和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其变异函数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决定系数依次为0.951、0.892和0.787;2)在空间分布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有关,西南部地势较高,以水浇地和旱田为主,东北部沿黄农田受黄河淡水影响,耕地质量较好,而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以水田为主,养分含量偏低;3)相对于块金系数/基台值,Moran’s I是更为稳健有效的衡量土壤养分空间自相关性的方法;4)论文认为,空间分布模式、样本量、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程度(最近邻比)均影响插值精度。在离散模式下,各方法自适应性均较差;在随机模式下,IDW与RBF自适应性优于OK和LP;在聚集模式下,各方法自适应性与样本量和空间自相关性有关,直至样本足够多时,4种插值方法精度接近。论文探明了研究区主要土壤养分的最佳插值预测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为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利用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色泽较深,含杂质量较高的废水加硅油I以抑制测定中蒸馏产生的泡沫.结果表明,在250ml水样中加硅油IO.10~1.25ml,即可收到理想效果.硅油I性质稳定,不随水蒸汽蒸出,对测定无干扰.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在用车推行I/M制度中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用车实施I/M制度,采用底盘测功机模拟道路工况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按美国国家环保局(EPA)推荐的方法有3种:瞬态短工总法(IM240)、稳态加速模拟工况法(ASM)和瞬态短工部简易质量分析检测法(VMAS)。根据上海市的试验结果,对上述3种方法的检测精度、设备投资以及运行维护诸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上海市采用VMAS方法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应采用的模拟道路工况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SiO2-TiO2纳米管,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考察了该纳米管的结构形态,并用X-射线衍射考察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管是锐钛晶型,其两端开口,具有多层管壁;管径为8nm左右,管壁厚1~2nm。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实验表明:SiO2-TiO2纳米管光催化速率比TiO2纳米管高出10%。这可能是因为Si元素的存在增大了钛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同时SiO2的存在能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  相似文献   
6.
A graphite carbon nitride(g-C_3N_4) modified Bi_4O_5I_2 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situ via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a g-C_3N_4/Bi OI precursor at 400°C for 3 hr.The as-prepared g-C_3N_4/Bi_4O_5I_2 showed high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Methyl Orange(MO)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The best sample presented a degradation rate of 0.164 min~(-1),which is 3.2 and 82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Bi_4O_5I_2 and g-C_3N_4,respectively.The g-C_3N_4/Bi_4O_5I_2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Rama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DR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transient photocurrent response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enhanced photoactivity.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oratio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g-C_3N_4 influenc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nly slightly.Nevertheless,the capability for absorbing visible light was improved measurably,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MO degradation.On top of that,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g-C_3N_4 and Bi_4O_5I_2 was detected.This interpla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 favorable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and thereby enhanced the charge separation.Thus,the g-C_3N_4/Bi_4O_5I_2 composite presented greater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much bette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Bi_4O_5I_2.Additionally,g-C_3N_4/Bi_4O_5I_2 also presented high stability.·O_2~-and holes were verified to be the main react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7.
Fetal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UIGF-I) and binding protein 3 (UIGFBP-3) were determined in patients with prenatal diagnosis of bilateral obstructive uropathy.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outcome: group 1, termination of pregnancies (n = 11) with sonographic evidence of severe oligohydramnios or renal dysplasia, confirmed at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group 2, patients (n = 10) with postnatal plasma creatinine > 50 μmol/1 at the age of 1 year (1 yr-pCreat); and group 3, patients (n = 16) with 1 yr-pCreat ≤ μmol/1.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UIGF-I and UIGFBP-3 in groups 1 (18 159 ± 9083 pg/ml; 2657 ± 669 ng/ml) and 2 (1574 ± 847 pg/ml; 176 ± 50 ng/ml) in comparison with group 3 (35 ± 6 pg/ml; 21 ± 2 ng/ml). UIGF-I and UIGFBP-3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stnatal plasma creatinine, and were both sensitive (90 per cent; 80 per cent) and specific (88 per cent; 88 per cent) for prediction of elevated 1 yr-pCreat (>50 μmol/1). Fetal urinary IGF-I and IGFBP-3 are increased in severe fetal bilateral obstructive uropathy, possibly reflecting tubular dysfunction or/and increased synthesis consequent upon fetal kidney injury.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postnatal renal function needs further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救援指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藏铁路特点及运营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的重要性。结合青藏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在充分利用青藏铁路各信息系统及通讯网络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建设具有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3I)功能的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提出了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功能,结合青藏铁路生产作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系统实现的信息流程、体系结构,并开发了原型系统。系统将青藏铁路多源信息整合并结合GIS技术以直观的电子地图、图像等方式展示出来,实现了救援预案管理和智能化查询、匹配;并通过应急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事故现场视频、图像实时播放及指挥调度与事故现场间的语音双向通讯;同时可建立事故数据库,为统计报告和事故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9.
参考美国核管制委员会(NRC)的行业规范RG 1.180,对比研究该规范中涵盖的两大标准体系,并以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MIL-STD与IEC标准在干扰信号特性、试验布局、测试方法以及结果评价等关键技术上的差异。举例说明了具体测试中的技术细节以及试验结果的评估和使用方法。最终,形成试验实施的指导建议,为核电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并最终实现核电站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排放时空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活性氮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2000、2005及201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排放总量、单位GDP及单位人均排放量的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进行空间分析,探讨了气态活性氮排放及其强度的时空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的气态活性氮排放及其强度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全国活性氮排放表现为高值集聚分布,其热点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排放强度方面则为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兼备.通过对3个年份的冷热点比较分析发现,排放强度的冷点地区变化较小,热点地区变化较大.其中,单位GDP排放强度方面,冷点地区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热点地区则由西北地区缩小到四川、甘肃两省;而单位人口排放强度方面,冷点地区范围有所缩减,热点地区则由分散转变为集中分布于京津冀及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分析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时空分布格局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可为评估和减缓气态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