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多次发生咸潮入侵威胁城市供水安全,评估其影响机制及适应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文章研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闽江感潮河段水厂盐度与氨氮模型,并定量模拟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措施。所构建的模型总体表现良好,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闽江上游水电开发对南港地区的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城门水厂的水质的影响较大,其咸潮发生的频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河口地区的采沙挖沙活动使得河口地区的最小潮位水平下降、河口各水厂咸潮发生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5、6月份发生咸潮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采沙挖沙活动停止时,闽江口地区的盐度开始慢慢下降,6年左右闽江口地区各水厂的盐度可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该研究增进了对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影响机制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区域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沪杭高速公路嘉善段道路声屏障的设计及降噪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详细调查沪杭高速公路喜善张家浜中桥路段(试验路段)未建道路声屏障噪声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试验路段工程概况及道路声屏障的设计,并分析了声屏障的现场降噪效果,试验路段声屏障的声学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近几十年沙德格地区环境氟污染状况,研究了氟污染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和草原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减轻氟污染的对策措施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扁矩形消声通道二维消声理论替代一维理论导出的消声系数Φ(α),研究了障板消声结构的Φ(α)计算机程序和消声量与障板几何尺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地貌垂直结构和由此所决定的侵蚀作用垂直分异,对坡面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高含沙水流形成于峁坡下部和沟坡,并在各级沟道中进一步发展。坡度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如果侵蚀过程以溅蚀、面蚀、细沟侵蚀为主,不发生切沟及显著的重力侵蚀,则存在着一个坡度临界值,大于此值后,含沙量反而减小。重力侵蚀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强烈的重力侵蚀的参与,高含沙水流的沙峰滞后于洪峰,落水阶段的含沙量常常大于同流量下涨水阶段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联防助推淮河流域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大流域都面临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问题,其中,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制约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淮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同时,流域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8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在长江口北港主槽大小潮连续10天的定点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枯季期间北港上段河道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悬沙浓度较低,大小潮平均值仅为0.17 kg/m3,悬沙浓度具有大潮显著高于小潮,涨落潮平均浓度接近的特点;水动力则具有大潮明显强于小潮、落潮明显强于涨潮的特点;观测期间的盐度值很低,平均值仅为0.16 psu,盐度的大小潮变化、涨落潮变化以及垂向变化都非常小,盐度密度分层对悬沙剖面影响微弱。在这种动力、泥沙和盐度环境下,大潮期间的悬沙剖面主要为斜线型和指数型;小潮期间的悬沙剖面有斜线型、垂线型和指数型,其中以斜线型占主导。通过Rouse公式拟合发现,大部分的实测悬沙剖面较符合Rouse公式,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介于0.36~2.89 mm/s。Soulsby公式能够对实测的斜线型和垂线型悬沙剖面进行较准确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加速了区域的原有侵蚀,为了摸清公路边坡的侵蚀特征,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青藏公路边坡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两年的观测(2003年和2004年),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流(减沙)效益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达到3883%(8189%)和48.72%(9581%),其中截排水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一方面说明公路路面来水也是边坡侵蚀的重要动力,有效拦截路面来水将会极大地减少径流和泥沙,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提高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预测能力,应该将路面来水作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2)植被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果,其中人工植被措施有很大的潜力,其减蚀效益都在50%以上;(3)综合措施表现出了极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减流在40%以上,减沙在97%以上),尤其土工格室+植被措施,兼具水土保持与景观双重效益。该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 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