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孔超  牛叔文  赵媛  邱欣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629-2644
原油供给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定量评估可为防范风险提供政策参考。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定量测度中国与21个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大多数原油贸易伙伴的关系处于中低水平,但近十多年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原油进口存在一定的政治关系风险但趋于下降。选用资源、政治、经济、运输、军事5个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方法评估中国21个原油进口来源国的供应安全度,并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1国供应安全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中东国家、俄罗斯、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供应安全度较高,多数非洲国家和亚太国家供应安全度较低。供应国的原油资源状况、运输风险、政治风险是制约多数国家供应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为防范风险,中国需坚持开展多边“能源外交”,扩大战略石油储备等多方面施策方针。  相似文献   
2.
粘性压力成形技术是金属板材成形领域里新近出现的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对双面施放粘性介质的板材胀形进行了模拟研究 ,在双面施放介质的板材粘性介质胀形时 ,排放孔位置分布对毛坯成形过程有明显的影响。排放孔位置分布的不同造成模腔内介质的速度场不同 ,进而导致板材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的方向大小发生变化 ,最终使成形件的厚度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落地原油对土壤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油田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开发建设5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18.2亿吨.不可避免地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落地原油,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落地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有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对土壤的污染成辐射状分布,污染强度随污染源的距离增加而迅速降低,污染源周围污染最重的区域在0 m~40 m范围内,占总量90%以上,横向迁移范围确定在150 m以内;落地原油纵向迁移绝大部分集中在距土壤表面0 cm~10 cm范围内,竖向迁移一般不超过70 cm.落地原油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包括总烃、芳烃、酚、苯并[a]芘和硫化物,通过落地原油污染土壤的模拟实验可知总烃、芳烃、苯并[a]芘和硫化物含量,随原油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呈明显正相关性;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70X-17.88、Y=0.119X-6.13、Y=0.0076X-0.30、Y=0.000055X 0.089.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金陵分公司最近三年来加工高硫原油带入的硫在全厂炼油过程的分布情况。随着原油加工量及含硫量的快速增长,硫回收能力凸现不足,表明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加氢精制和硫磺回收装置是十分必要的,这将进一步提高综合硫回收水平。从长远来看,还需采用扩大加氢工艺能力,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达到减少硫向环境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己研究的药剂对辽河油田稠油污水进行破乳和净水试验,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使用破乳剂DI,可使油的回收率大于99%;絮凝剂A中添加了收缩絮体的化学药剂和B之后作为净水剂,使积杂量小于5%(体积比)。同时,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辽河油田要求的指标,即油含量小于5mg/L,积杂量小于15mg/L。  相似文献   
6.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相似文献   
7.
河南油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生化技术处理稠油联合站污水的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化技术处理后的外排水主要监测指标COD为70~100mg/L,油含量为4~6mg/L,悬浮物35~45mg/L,其它指标达到了有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原油油气职业卫生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目前尚未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多数引用溶剂汽油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原油油气毒性较溶剂汽油大,为保障油运装卸作业人员的健康,科学地监测与控制油气污染,确定合理的作业环境,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通过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蒸气成份大多为C9以下烷烃、环烷烃及少量的芳香烃。采用大、小鼠为对象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获得大庆、胜利、渤海3种原油油气的LC50分别为49.54g/m3、77.54g/m3、417.50g/m3;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原油油气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统计表明油轮、油码头作业人员,除了在装船、装罐作业状态下受到较大油气浓度危害外,大部分时间处于100mg/m3以下油气浓度环境,但长期从事油运装卸作业,表现出一定的健康异常,其主要症状是神衰症候群发生率明显增高,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血象异常,其次为心率、心电图的改变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认为原油装卸贮运作业场所原油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确定为100mg/m3(以总烃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针对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油泥成分复杂、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采用三相离心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最佳条件。添加分离剂能够改善油泥分离性能,提高油泥温度能够改善油泥流动效果,摸索出油泥离心分离的最佳时间和离心速率,并对分离后的三相物质进行物性检测。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原油,处理后固相减量75%,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Ecological effects of crude oil residues on weed rhizospheres are still vague. The quantitative and diversity changes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of soil-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ommon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jerusalem artichoke (Silphiurn perfoliatum L.) and evening primrose (A colypha australis L.) rhizospheric soils were thus exam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toxic effects of crude oil residues on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oil bacteria, but the weed rhizospheres could mi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Total heterotrophic counting colony-forming units (CFUs)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hizospheric soils. The culturable soil-bacterial CFUs in the jerusalem artichoke (S. perfoliatum) rhizosphere polluted with 0.50 kg/pot of crude oil residues were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those with 0.25 kg/pot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residues.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residues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in substrate evenness, substrate richness, and substrate diversity between non-rhizospheric and rhizospheric soils of T. officinale and A. australi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ce in the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non-rhizospheric and rhizospheric soils of S. perfoliatum. The rhizospheric response of weed species to crude oil residues suggested that S. perfoliatum may be a potential weed species for the effective plant-microorganism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by crude oil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