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ltraviolet/persulfate (UV/PS) and Ultraviolet/hydrogen peroxide (UV/H2O2)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water treatment. However, it is not all clear how these two methods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yanogen chloride (CNCl) in the subsequent water chlorinat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both UV/H2O2 and UV/PS pre-oxidation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CNCl in six actual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urban rivers. Glycine, uric acid, arginine and histidine were investigated as the model compound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production of CNC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hlorination alone, pre-oxidation by UV/H2O2 and UV/PS can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CNCl for glycine and uric acid by up to 95% during post-chlorin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y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NCl for arginine and histidine by up to 120-fold. In a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re-oxidation of histidine formed highly reactive intermediates to chlorine, leading to increased CNCl formation and chlorine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ursors of CNCl was altered after pre-oxidation, and need to be re-evaluated.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利用短波紫外对微生物的伤害作用,通过在DNA中形成环丁烷嘧啶二聚体,阻碍基因的正常复制,从而导致细菌失活。但是细菌体内的光裂解酶在远紫外光和可见光作用下能够使失活的细菌重新获得活性,这就是光复活作用。低压消毒设备处理后大肠杆菌表现出了一定的光复活能力,但中压消毒设备能够有效的抑制其光复活作用;而噬肺军团菌在低压和中压设备处理后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光复活能力。在应用紫外线消毒技术时光复活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与水源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黄浦江水中低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因此,强化混凝处理有机物效果有限.对于<1k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增加混凝剂投量可有效去除紫外吸光值(UV254),但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效果很差.尽管增加混凝剂投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但决定强化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4.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可见光的衰减、吸收及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梅梁湾沿岸带和敞水区的水体进行了光学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沿岸带的水下光辐射衰减系数(Kd)值较敞水区小;400nm与500nm向上辐照度比值(Eu440/Eu550),沿岸带在1m左右最小,敞水区在0.5m左右最小;沿岸带的水面下向上辐照度与向下辐照度的比值(R)低于敞水区:440、550、670nm的后向散射与吸收的比值(b/a),在沿岸带的1m处最大,敞水区在0.5m处最大。这些结果说明,相对于敞水区而言,沿岸带的光衰减较弱,无机悬浮颗粒的含量较少,最大叶绿素a分布较深。  相似文献   
5.
水中溶解性苯紫外光解产物苯酚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C(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溶解在水中的苯在UV(紫外光)作用下可以转化成苯酚。DO(溶解氧)和高pH对苯酚的产生有利。低pH抑制苯酚的产生。反应机理分析表明,苯既可以和DO反应,又可以和氢氧根或以应产生苯酚。  相似文献   
6.
紫外—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对硝基苯光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以500W直管高压汞灯为光源,在双氧水和亚铁离子的体系中,对硝基苯进行光降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本系统对硝基苯有明显的降解效果。浓度为50mg/L的硝基苯经过60min的光照,其降解率可达91.7%。此外,还探讨 铁离子浓度、双氧水浓度、硝基苯浓度、pH值等因素对光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绿色化学在反应介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新型的有机合成反应介质主要包括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水溶剂及微波无溶剂技术。这些新型反应介质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挥发性有毒有害有机溶剂,同时还可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加速反应的进行,且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及产品的分离。新型绿色化学反应介质是实现有机合成绿色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UV/O3复合降解水中2,4-二氯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紫外光源为主要依托,变换反应器中的不同工艺条件,分别对紫外光、臭氧和紫外/臭氧三种不同于工艺条件对水中污染物2,4-二氯酚(2 ,4-DCP)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O3复合对2,4-DCP的降解较UV、O3单独作用效果好;溶液的酸碱度影响UV/O3对2 ,4-DCP的降解;此外,溶液中含有细菌时,E. coli的杀灭效果仍表现为UV/O3>O3>UV.细菌的杀灭和2,4-DCP的降解均消耗羟基自由基,形成竞争反应,从而影响到2,4-DCP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离子色谱(IC)技术对HNO3在α-Fe2O3表面暗反应和308nm下光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时间、HNO3浓度、相对湿度(RH)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O3浓度、光照时间的增加,HNO3在气相与α-Fe2O3表面光解产物浓度均呈指数增加;HNO3在α-Fe2O3表面光解产生的NO2、NO分别为气相产生的3.27及3.87倍,而无论气相还是表面光解的NO2浓度均约为NO的2倍.随着RH的增加,HNO3光解产生的HONO的浓度随之呈指数增大,其产率从RH 20%时的0.023增加到90%时的0.087.α-Fe2O3的表面效应在HNO3的表面光解反应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金属氧化物对湖泊沉积物DOM(溶解性有机质)影响机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沉积物表层分别覆盖Fe、Al、Mn氧化物及湖沙后培养1 a,并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 覆盖Al、Fe、Mn氧化物和湖沙主要降低了0~3 cm沉积物的w(DOC),降幅分别为8.61%、6.27%、22.38%和0.44%. ② 沉积物中DOM的类络氨酸峰(peak B1)和类色氨酸峰(peak T2)均产生较大变化.其中三种氧化物均显著降低了上层沉积物中DOM的peak T2,使底层DOM的peakT2显著增加. Mn氧化物使DOM的peak B1降低,Fe和Al氧化物使DOM的peak B1增加,湖沙则使两类峰均降低. ③ 覆盖金属氧化物改变了沉积物DOM结构特征,其中覆盖Fe氧化物增强了其芳香性,而覆盖Mn氧化物和Al氧化却降低其芳香性,但三者均使DOM腐质化程度及官能团数量增加,并使FI(Fluorescence Index,荧光指数)增大,表明DOM向生物源转化.研究显示,沉积物表层覆盖金属氧化物影响了沉积物中DOM迁移和转化,并促进了其降解,导致其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