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港和员当湖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和多环芳香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02年4月厦门港沿岸设9个站,员当湖设两个站采集表层沉积物,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层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带SIM数据采集系统对样品的石油烃类(M/Z=55),多环芳香烃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员当湖石油烃和多环芳香烃质量分数分别高达1397和1376.5ng/g。厦门港船只活动,厦门港四周工业废水、车辆燃油滴漏是石油烃和多环芳香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InterfacialefectsofsuspendedparticlesonbiodegradationofN(2,4dimethylphenyl)N’methylformamidinehydrochlorideanddibutylphth...  相似文献   
3.
我国典型海域主要生物体微量元素含量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量元素Fe、Mn、Zn、CM、Sr、Ba在我国典型海域主要生物类别中的概率分布特征,并与常量元素Ca、Mg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概率分布曲线具正偏态性质,概率分布类型大多为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表明对某一特定微量元素,大多数生物体中的含量都比较低,只有个别生物有不成比例的高含量。常量元素Ca与微量元素相似,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而Mg却具正态分布特征。本文给出了我国典型海域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牡蛎做监测生物,研究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Cd,Cu和Zn的地理分布。牡蛎体的Cd,Cu和Zn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的Cd,Cu和Zn在地域上存在很大的梯度。由牡蛎显示出的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与广东沿岸海域受人为来源的重金属输入状况相一致,如实地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相隔近7 a 的工程区邻近海域四季度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态各要素的两次调查分析,进行了Ⅰ期工程运行以来海域生态环境及水质状况的影响评价。结果认为,秦山海域具典型强潮河口湾生态特征,营养盐丰富,而生产力低下。潮汐、径流和湾外海水入侵是导致海洋环境要素季节和年际变化并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结构的主要因子。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上升是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的结果。核电站运行中冷却水的热排放由于杭州湾特殊的海底地形和强潮混合的水体环境对附近水域的热升温效应不明显。秦山Ⅰ期工程运行以来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游植物碳水化合物与光强、盐度和叶绿素a均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光强有负相关关系,脂类受光强的影响较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比与氮磷比显正相关。10月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生化组分含量都比4月高,与10月海水温度和海面辐照度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的微生物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有效控制水体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污染 ,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诺卡氏菌和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 ,研究了其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4菌株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水体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均有一定的降解率。若按体积比 1∶ 2∶ 1∶ 1的比例将四菌株组合成复合菌群 ,可大幅度提高处理效率 ,降解率可达 61 %。应用该复合菌对影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发现降解菌在θ为 2 5~ 30℃ ,p H值为 5.5~ 8.5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初始质量浓度ρ(NP1 0 EO)为 0~ 1 0 0 mg/ L范围内保持高活性 ;当底物质量浓度大于 1 0 0 mg/ L 时 ,平均降解速率线性下降 ;当接种量标准为 1× 1 0 8CFU/ m L (即菌悬液 /反应液为1 0 % )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降解是高效与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As part of the NJ Toxics Reduction Workplan for NY-NJ Harbor, ambient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fifteen locations along the tidal portions of the Hackensack, Passaic, Raritan, Rahway and Elizabeth Rivers, and in Newark Bay, the Arthur Kill, and Kill van Kull. A Trace Organics Platform Sampler was used to collect a total of 75 suspended sediment phase samples between June 2000 and May 2002. Thes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spatial and wet vs. dry weather trends in the 17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Fs; modified USEPA Method 1613b). Mean total PCDD/F (tPCDD/F)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pling locations ranged between 3.8 and 41.5 ng/g. On average, OCDD accounted for almost 80% of the tPCDD/F concentrations; mean total [PCDD/F – OCDD] concentrations ranged between 0.84 and 5.20 ng/g at the sampling locations. Mean 2,3,7,8-TCDD concentrations ranged between 0.003 and 0.28 ng/g,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 0.10 ng/g) along the tidal Passaic and lower Hackensack Rivers, and in upper Newark Bay. Mean tPCDD/F Toxic Equivalency Quotients (TEQ) ranged between 45 and 344 TEQ pg/g,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found in the lower Passaic River. Toxicity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2,3,7,8-TCDD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ssaic and Hackensack Rivers, and in Newark Bay. Examples of congener distribution patterns at some of the sampling loc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
用ICP-MS对厦门市夏冬两季城区和郊区PM_(2.5)(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及其中10种重金属(V、Cr、Mn、Co、Ni、Zn、As、Cd、Pb和Cu)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污染特征,并对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厦门市PM_(2.5)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表现为ZnPbCuMnVAsNiCrCdCo,其中Zn、Pb、As、Cd和Cu富集因子远远大于10,受人为影响较严重。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几乎所有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都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0~(-6)。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研究了厦门、漳州两市的9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Pb、Zn、Cd、Cr、Ni、Hg和As共8个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Pb、Zn三种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垂向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富集现象和相似的迁移和富集规律;Cu、Pb、Zn三元素的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随着深度而变小,这表明Cu、Pb、Zn三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的相关性与人类的活动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