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609篇
安全科学   240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365篇
基础理论   261篇
污染及防治   229篇
评价与监测   211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Biomethane production through biogas upgrading is a promising renewable energy for some industries which could be part of the equilibrium needed with fossil fuels consumption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biogas upgrading technologies focused on carbon dioxide removal as well as recent advances reported by researcher with wide expertise in this topic. Additionally, an extensive costs–performance comparison among the technologies studied is discussed. Among the different alternatives, chemical scrubbing stood out to achieve high biomethane purities while cryogenic technologie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methane losses. Regarding the different costs, water scrubbing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seem to be the most affordable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释通道采样法对郑州市一家拜耳法氧化铝企业及一家α-氧化铝企业的PM2.5、PM10样品进行采集,利用烟气分析仪检测SO2和NOx气体的质量浓度.对颗粒物样品中的38种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源成分谱,运用分歧系数(CD)和组分差异权重分布函数R/U对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α-氧化铝源谱中以Cl-为主(质量分数18.29%~25.21%),拜耳法氧化铝源谱中以OC和NO3-为主(质量分数9.01%~41.87%).源谱间的分歧系数(CD)显示,同一种生产工艺两种粒径间的源谱比较相似,相同粒径的两种生产工艺之间的源谱差异较大.R/U值对比结果显示,EC、Ca、F-和Cl- 4种元素可作为区分两种氧化铝生产工艺的标识组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饲料粮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料粮消耗量大且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准确判断我国饲料粮的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对农业相关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详细分析各省区不同畜牧产品粮食转化系数的基础上,对区域饲料粮的产消平衡状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21 730万t增长到2015年的30 549万t,15 a间增长了8 819万t。2)2015年生猪饲料粮消耗量最大,比例达到了44.4%,占据了我国饲料消耗总量的半壁江山。其次为禽蛋与禽肉消耗,消费占比分别为15.8%与12.7%;牛肉、羊肉、牛奶与水产品的饲料粮消费量比例均在5%~9%之间。3)2015年全国饲料粮总计短缺4 276万t,区域上呈现“北余南缺”的格局,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饲料粮供应区域。从粮食转换系数与饲养结构来看,“北粮南运”现象是粮食资源的合理配置。论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转变消费结构,增加牛肉与牛奶的消费量;2)推动“以粮为纲”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3)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从全球视角保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都市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由M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消光系数廓线资料,发现混合层以上在颗粒物消光和分子消光之间一致存在一个S型的过渡区,利用sigmoid函数对此分布形态进行模拟,通过计算该函数上下曲率最大点所在的高度,据此提出了颗粒物分界层Mie散射激光雷达识别的sigmoid算法.针对该算法模拟效果的分析表明,颗粒物分界层过渡区附近大气消光系数理论廓线和实测廓线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二者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1±0.0052、0.9935±0.0167、0.9979±0.0038和0.9990±0.0021(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基于sigmoid算法计算的颗粒物分界层过渡区与成都市温江站探空资料得到的逆温层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河下游水中痕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高盐水中痕量镉时,有很大背景吸收和误差。本文采用络合—萃取技术使共存元素与待测元素分离,既消除了基体干扰,又达到了富集作用,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湿法吸收测定大气中的五氧化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NaOH溶液吸收大气中的P2O5,用钼锑抗试剂显色定量。对样品的稳定性、方法的显色条件、精密度、准确度以及检出限进行反复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对螯合树脂在线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证实方法对Cu、Pb、Zn、Cd4个元素检出浓度可达μg/L级,校准曲线性、样品重现性及准确度可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内脏及河流底泥中的铜。鱼内脏经组织捣碎机捣成匀浆后,加硝酸消解;底泥则经氢氟酸和高氯酸消化。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Sodium arsenite (modified Jacobs and Hochheiser method; hereafter referred as SA), the most widely used manual monitor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in ambient air,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US EPA recommended equivalent method of TGS-ANSA (hereafter referred as ANSA). NO2 concentrations generated from laboratory test atmosphere were analyzed by these two methods and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Laboratory evaluations showed that SA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to different sampling conditions, which normally vary during actual field monitoring. Hence, correction factors for absorption efficiency were estimated for SA and ANSA methods.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NO2 in SA method was found to be much lower (64%) as against the reported value of 82% at the method recommended sampling conditions, whereas for ANSA method, it was found 1.0 as against the reported value of 0.93. After applying derived correction factors, both the methods produced almost similar concentration values of N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