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点介绍原材料和纺织工艺对滤料发展的影响、国内外滤料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的成果,指出了滤料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石化厂皂化废水的厌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律  张孟青 《环境工程》1996,14(5):10-14
石化厂以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过程中排出的皂化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并呈强碱性.废水中的物质对厌氧微生物产生强烈的抑制.本工艺通过预处理,减轻了抑制程度.采用厌氧工艺作为主要处理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4天,有机容积负荷COD_(Cr)小于2.0kg/m~3·d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厌氧处理效果.补充好氧接触氧化法作后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凤眼莲净化水质的机理和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对凤眼莲从水生生态系统中收集后的后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在治污过程中取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使得其主要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限值进一步降低.目前去除NOx的主要机外手段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常在200℃以上才有良好的NOx转化率,而在柴油机冷起动阶段,SCR入口的排气温度无法达到200℃,NOx排放控制困难.尽管冷起动时间较短,但该阶段的NOx排放量占比很高.在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下,冷起动阶段的NOx排放控制日益受到关注.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将SCR催化剂涂覆在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PF)载体上,能够同时去除NOx和PM.与SCR技术相比,SDPF更加靠近柴油机排气门,NOx催化还原反应的温度得到有效提高.因此,SDPF成为了提高低温NOx转化率的关键技术.本文从SDPF结构与原理、载体与催化剂、性能及影响因素、SDPF技术路线等四个方面展开综述.SDPF结构与原理方面,介绍了SDPF的基本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并指出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SDPF载体与催化剂方面,阐述了常见的载体材料、SCR催化剂涂覆、载体结构参数设计和提高载体性能的膜技术,以及钒基、沸石基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SDPF性能及影响因素方面,对SDPF的碳烟氧化性能、NOx还原性能、尿素混合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分析,需要重点优化碳烟氧化与NOx还原之间的竞争性反应;SDPF技术路线方面,介绍了带有SDPF的后处理系统优化,尿素双喷技术、低温NOx吸附、热管理等技术耦合SDPF能够进一步拓宽后处理系统的温度窗口,是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贺泓  翁端  资新运 《环境科学》2007,28(6):1169-1177
从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和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2方面综述了国际、国内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柴油车颗粒物捕集技术和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并展望了相关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重型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文坡  余运波  张燕  贺泓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0):1672-1677
我国柴油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污染问题突出,亟须重点控制.为此,对我国重型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结果显示:我国自柴油车国Ⅳ标准实施以来,后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柴油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必备技术.目前发展出的主要后处理技术包括用于控制CO和HC排放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用于控制PM排放的柴油颗粒捕集器(DPF)、用于控制NOx排放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我国国Ⅳ和国Ⅴ阶段主要采用SCR技术路线控制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而国Ⅵ阶段严苛的标准要求为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需要将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耦合,并且需要将后处理系统与发动机系统进行融合.除柴油车新车外,我国在用柴油车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治理,主要涉及NOx和PM高效协同减排技术和排放在线监管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