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91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561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9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株洲市攸县某矿业公司"5·7"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故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针对锁定污染因子、查找污染源、判断污染团的扩散趋势以及监控敏感点的安全等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事故特征因子为CO,其周边环境空气中浓度随着与抽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监测到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事故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急监测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叙述了某突发性不明污染源的应急监测经过,探讨了对此类应急监测应采取的措施,并阐述了相应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粗苯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一次苯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方法进行论述与总结,并分析了事故现场周围地表、地下水中苯污染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该类事故的应急措施,以此作为处理同类事故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产生的危害性,阐述制订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预案中救援防护和污染清除等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我国迎来了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黄金时期,在小城镇建设当中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道路。这就必然要将减灾概念融入城镇建设当中,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等灾害进行设防,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城镇.本文对小城镇的减灾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液化气泄漏火灾事故的特点,介绍了LPG的理化性质及其危险特性,提出了LPG码头泄漏处置和火灾扑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阐述了近代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地震预报既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也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面临的灾害形势及城市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的途径,可供国内各大中城市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1989年江苏省第一届科普宣传周起,南京基准地震台都被列为宣传周期间重点对外开放单位.于是,南京地震台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地震科学馆.十多年来在江苏省地震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最初腾出地震台的会议室和几间办公室发展到有530平方米的展室和多功能厅,展出内容也得到丰富.同时,地震科学馆在防震减灾宣传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