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62篇
安全科学   25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804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层开采是厚煤开采的经典工艺,这种工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比较复杂。通过测试原岩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分层和一次采全高时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如果采高较小,砌体梁距煤层较近,且采完上分层后长时间停采,给顶板再生留足时间,分层开采较一次采全高对地表沉降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滇池鲤鱼与松花坝水库和国内外同类鲤鱼的元素含量对比,确认滇池鲤鱼受工业污水的危害影响主要是As、Se。鱼体As、Se含量目前已经超过正常值,Ni、Cr、Cu、Fe、Pb比正常值偏低,其它元素属正常值范围。为了避免过多的元素富集,建议滇池鲤鱼以半年到一年为生长捕捞期为宜。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秆生物炭中铜和镉的形态分布及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目前缺乏对生物质原料来源的管控办法,极有可能用产自受污染农田土壤的秸秆制备出具有高重金属含量的生物炭,因此,研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性对于防控生物炭应用产生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别采集江西省贵溪铜冶炼厂周边九牛岗污染区和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清洁区种植的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九牛岗生物炭”和“红壤站生物炭”),分析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考察不同固液比及pH对生物炭中Cu、Cd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的总量(以w计)分别为119.99、3.83 mg/kg,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19.50、0.96 mg/kg).尽管九牛岗生物炭中w(酸溶态Cu)、w(酸溶态Cd)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但在形态分布上,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主要为相对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二者占比分别为80.3%、76.7%,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二者占比分别为53.2%、48.0%).高固液比和低pH可有效增加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浸出毒性,其中,九牛岗生物炭在固液比为1:20和1:60时,浸出液中ρ(Cu)、ρ(Cd)均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限值.动力学及累积释放试验表明,两种生物炭中的部分Cu、Cd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而后逐渐平稳并有上升趋势,且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释放量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研究显示,来自污染区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Cu、Cd活性显著高于清洁区生物炭,具有更高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
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密封性能试验,从密封形式、装配形式和涂覆形式的3种组合形式开展试验研究,找出结构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筛选密封最优组合形式。结果结构密封3种组成形式分别为有无贴合面的密封形式,干涉装配、湿装配形式,部分涂覆、全涂覆形式。开展2种应力水平下8种密封组合形式的密封性能试验,在保证密封工艺质量条件下,按照飞机结构和受载特点选取合理密封组合形式能有效提高结构密封性能。结论在飞机应力较高、不常拆的密封部位应选择贴合面密封、干涉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间隙装配、常拆卸的密封部位选择贴合面密封、湿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快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方法分析橡胶材料及Mooney-Rivllin橡胶本构模型特点,介绍橡胶减振器应用特点及隔振设计的相关理论,采用Mooney-Rivllin模型模拟橡胶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在设计初期保证减振器的刚度特性。结果在某设备减振设计中,采用单轴拉压曲线获取了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lin模型参数,以减振器的部分结构尺寸为设计参数,减振器的三向刚度为设计目标,获取了三轴向频率近似相等的隔振系统(轴向频率40 Hz、径向频率40.9 Hz)。通过试验测试,减振系统频率与试验值差别较小,其中轴向差别为2%,径向差别为1%。结论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采用合理的橡胶本构模型,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加速了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红色风化壳的物源及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风化壳,其成因及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泥凼石林的两处红色风化壳剖面(ND和YK)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风化剖面上覆红土的物源问题,并计算其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本研究两处风化壳上覆红土为下伏基岩原位风化形成的,而且两剖面土壤均继承各自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由于pH、风化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元素迁移特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螯合树脂在线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证实方法对Cu、Pb、Zn、Cd4个元素检出浓度可达μg/L级,校准曲线性、样品重现性及准确度可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渤海大气气溶胶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ICP-OES)分析了2000年夏季渤海大气气溶胶样品,给出了渤海气溶胶污染物浓度分布特点,结合气象资料和富集因子进行了元素物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海区,气溶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Zn(1638ng/m3),含量最低的是V(2ng/m3).渤海气溶胶中Pb、Zn、Cu和Ni等具有较高的富集因子.辽东湾Pb的富集因子达4000以上,Zn的富集因子普遍大于其他海区.Pb、Mn、Cu、V等含量的相对大小与同期北京的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渤海大气严重受到陆地人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区大气气溶胶的无机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连市的两个采样点从2002年4月至12月三个期间的气溶胶的三种粒径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区气溶胶中PM10质量浓度约占TSP的50%,PM2.5质量浓度约占TSP的30%;8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冬季的SO42-、NO3-、NH4 在各种粒子中含量高于夏季,沙尘暴期间各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较低;11种常见元素在细粒子中的含量比粗粒子中的含量高,春季各种粒子中的元素含量要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0.
In June of 2000, biogeochem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ecosystems of the Holy Cross Mountains (south-central Poland). This paper present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stable sulfur (and in one site lead) isotope ratios in rocks, detailed soil profiles, and plant bioindicators including epiphytic lichen Hypogymnia physodes (L.) Nyl., mosses (Pleurozium schreberi (Brid.) Mitt., Hypnum cupressiforme Hedw. S. Str., Hylocomium splendens (Hedw.) B.S.G.),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common birch (Betula pendula Roth.), aspen (Populus tremula L.) and English oak (Quercus robur L.). Chem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ICP-AES and AAS methods in the accredited laboratory (Central Chemical Laboratory of the Polish Geological Institute in Warsaw).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ocks, soils and selected plant bioindicators between investigation sites using the same methods of sample collection, preparation and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high variability in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in plant bioindicators from the same sites that can not be explained only by soil properties or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This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for biomonitoring purposes (especially with vascular plants) we cannot neglect individual features of the species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