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7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June of 2000, biogeochem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ecosystems of the Holy Cross Mountains (south-central Poland). This paper present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stable sulfur (and in one site lead) isotope ratios in rocks, detailed soil profiles, and plant bioindicators including epiphytic lichen Hypogymnia physodes (L.) Nyl., mosses (Pleurozium schreberi (Brid.) Mitt., Hypnum cupressiforme Hedw. S. Str., Hylocomium splendens (Hedw.) B.S.G.),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common birch (Betula pendula Roth.), aspen (Populus tremula L.) and English oak (Quercus robur L.). Chem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ICP-AES and AAS methods in the accredited laboratory (Central Chemical Laboratory of the Polish Geological Institute in Warsaw).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ocks, soils and selected plant bioindicators between investigation sites using the same methods of sample collection, preparation and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high variability in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in plant bioindicators from the same sites that can not be explained only by soil properties or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This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for biomonitoring purposes (especially with vascular plants) we cannot neglect individual features of the species examined.  相似文献   
2.
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在赣南地区的寻乌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归属寒武纪。在1:5万小江图组区调工作中,通过岩石地层、变质变形构造特征及侵位于其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地质学研究,将其时代重新厘定为古元古代。这一认识为探讨华夏古陆结晶基底及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溶解、硅化、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详细研究了每种成岩作用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孔隙形成、演化的影响。把研究区成岩环境划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和晚期表生成岩环境五大类.总结了每种成岩环境的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δ18O和δC及微量元素Na+、Sr2+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深水斜坡相粉-细晶白云岩和台地浅滩相颗粒白云岩的成岩演化序列与孔隙演化,最后概括出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固体~(13)C-NMR技术对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应用该技术所测算的干酪根结构参数“芳核平均结构尺寸”能较准确地反映碳酸盐岩的热成熟度。首次提出芳核平均结构尺寸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在干酪根的热演化过程中具有“三段式”特征。利用这一成果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成熟度进行了测定,与地质背景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菲尔德斯半岛出露一套第三纪岛孤火山岩,包括高铝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少量安山岩与英安岩,从早到晚可划分为碧玉山段、玛瑙滩段、化石山段和岩块山段四个岩性段.它们属于同一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其中高铝玄武岩是其它火山岩的母岩.高铝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两个阶段:首先是上地幔楔经过20~25%的部分熔融生成原生橄榄拉斑玄武质岩浆,然后原生岩浆再经40%的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其中橄榄石占30%,单斜辉石占70%)而分异形成高铝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作了总结:(1)有机质丰度及其影响因素;(2)有机质赋存形式;(3)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方法和原理;(4)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热成熟度研究。这四个方面是评价我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前景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近年来我们研究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垢是反渗透水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碳酸钙是最常见的垢型之一。介绍了碳酸钙垢的形成及危害,通过加入微量聚合物抑制其结垢,并采用电镜对膜表面碳酸钙垢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添加上述聚合物能有效阻止碳酸钙垢生成。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碳酸锶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及治理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锶因电子工业飞速发展而身价百倍,但其生产废水的直接排放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对水体、农业、渔业、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等多种因素调查,掌握了碳酸锶废水污染成因,同时提出了资源再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处理电解锌漂洗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锌矿在我国储存量大,电解法生产锌过程中可产生含Zn~(2+)、Pb~(2+)、Cd~(2+)、As5+和Cu~(2+)等重金属离子的漂洗废水。以硅藻土精土为基体,用碳酸钙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硅藻土,对电解锌漂洗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碳酸钙改性硅藻土用量为3 g/L,pH为5.46,温度为25℃条件下,对废水进行吸附实验,吸附后废水中的Cu~(2+)和As5+离子浓度低于仪器检测线(0.01 mg/L和0.09 mg/L),Pb~(2+)浓度为0.16 mg/L,吸附后废水中Cu~(2+)、As5+和Pb~(2+)离子浓度均满足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同时,采用SEM、FTIR、XRD等对碳酸钙改性硅藻土进行表征,进一步探讨了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