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CO2驱油工艺中咪唑啉缓蚀剂对油套管P110钢腐蚀的缓蚀机制与规律。方法 模拟长庆油田CO2驱工艺环境为实验条件,采用失重挂片、电化学测试、微观表征等手段,研究油酸咪唑啉缓蚀剂对P110碳钢的腐蚀抑制行为。结果 P110钢的腐蚀速度随着CO2分压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增大幅度不明显。当CO2分压为2、6 MPa时,油酸咪唑啉对P110钢腐蚀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缓蚀效率均超过98%,试片表面基本完整;当CO2分压升高到8 MPa时,油酸咪唑啉的缓蚀性能明显下降,缓蚀效率仅为64.33%,试片表面存在明显的腐蚀特征。结论 CO2分压升高到8 MPa时,P110钢表面携带过剩的正电荷,不利于油酸咪唑啉缓蚀剂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减少三废污染,以菜籽油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采用潜溶剂法合成咪唑啉中间体IM-1,再分别与氯化苄和氨基磺酸进行改性,得到阳离子咪唑啉衍生物IM-2和两性咪唑啉衍生物IM-3。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从中优选出1种与助剂KI(20∶1)复配,得到复配缓蚀体系IM-4。利用挂片法评价了该复配体系IM-4的缓蚀性能,并探究了其在A3钢表面的成膜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加入IM-4前后A3钢的表面形貌,并与常用缓蚀剂进行了缓蚀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该缓蚀体系IM-4在盐酸溶液中对A3钢具有较强的缓蚀性能,静态缓蚀率为88.62%~98.98%,动态缓蚀率为86.76%~95.85%。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咪唑啉残余质量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国  李言涛  郑凤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15-117,124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咪唑啉缓蚀剂残余浓度曲线。通过分析蒸馏水以及某气田的两种水溶液得知,缓蚀剂质量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质量浓度成正比且线性关系较好,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油气田咪唑啉缓蚀剂残余质量浓度进行日常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麻路  陈维  廖军帅  徐波 《四川环境》2012,31(3):37-41
以不同长链脂肪酸、四乙烯五胺为原料合成油田注水缓蚀剂,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合成条件。采用静态挂片法评价了产品的缓蚀性能,并考察了用量、温度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此类缓释剂在用量800mg/L、相对低温的条件下缓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参照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失重法评价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硫酸酯盐(ISES)与丙炔醇(BC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对N80钢的缓蚀性能,考察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分析对ISES及其复配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油酸基咪唑啉与除氧剂联氨进行复配形成新的复配缓蚀体系。使用静态挂片法及电化学分析法评价其对P110钢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缓蚀剂与除氧剂用量比为11,浓度为3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87.24%。同时通过预膜处理的方法对该缓蚀体系的缓蚀性能进行评价,预膜油溶助剂以5倍常规加注量为宜,缓蚀剂以10倍常规加注量为最好,缓蚀率可达到87.7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