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1152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wo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s — one deterministic and one stochastic — that may be used to generate reservoir operating rules are compared.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DPR) consists of an algorithm that cycles through three components: a dynamic program, a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simulation. In this mode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operating rules, defined by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evaluated i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optimal deterministic operation defined by the dynamic program is increased through an iterative process. The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 (SDP) describes streamflows with a discrete lag-one Markov process. To test the usefulness of both models in generating reservoir operating rules, real-time reservoir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s are constructed for three hydrologically different sites. The rules generated by DPR and SDP are then applied in the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ir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For the test cases, the DPR generated rul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the operation of medium to very large reservoirs and the SDP generated rules are more effective for the operation of smal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2.
湖泊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湖泊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湖泊水质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湖泊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生态各方面之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手段。作为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决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为湖泊的综合整治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别介绍了湖泊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动态、类型、常用软件(WASP、EFDC、CE QUAL W2、CE QUAL R1、CE QUAL ICM、MIKE、SMS等)和应用实例,并综观湖泊水质模型的研究历史和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湖泊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滇池草海和外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源类型,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得到不同污染源对水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草海主要的污染源有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和内源3类,外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内源4类.与河流水污染源解析结果不同,底泥内源与气象因子对滇池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白洋淀、衡水湖、于桥水库、松花湖、大伙房水库和小兴凯湖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方六湖库沉积物中Cu、Zn、Pb、Cr、Ni等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水域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多因素比较,探讨了六湖库主要重金属污染源的差异性,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与国内外其他水域污染的相似性和区别.结果表明,六湖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六湖库之间主要重金属污染源存在差别.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未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Zn、Pb存在富集现象,但Pb含量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下降,Zn的含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偏高.大伙房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重,Cu、Zn、Pb、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28,142.3,17.44,97.9,44.44mg/kg.小兴凯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低,Cu、Zn、Pb、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41,63.90,13.37,56.36,26.09mg/kg.六湖库综合风险评价结果为大伙房水库>于桥水库>白洋淀>衡水湖>松花湖>小兴凯湖,重金属整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低.  相似文献   
5.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素的浓度,通过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定向富集驯化,筛选出以Pseudomonas菌为主、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特性的混合菌群-A1.摇床实验表明,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A1在15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39%,硝酸盐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2073mg/(L·h);总氮去除率为52.11%,总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1153mg/(L·h),无亚硝酸盐积累.氮平衡分析表明,约45%的初始氮被去除转化为气体产物.响应面法(RSM)结果表明,C/N比9.96,温度22.67℃,pH8.01,转速91r/min,溶解氧8.55mg/L是去除总氮(TN)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境内的湖泊、水库、河流等淡水系统CH4排放研究的相关成果,对203个湖泊(595个样点)、46个水库(221个样点)、112条河流(441个样点),总计1257个样点的CH4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国淡水系统(湖泊、水库、河流)CH4排放的一般特征,总结了当前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估算和评估了中国淡水系统CH4排放总量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湖泊CH4排放通量平均为(1.17±1.87) mg/(m2·h),蒙新湖区((3.84±0.57) mg/(m2·h))和东北湖区((2.62±3.54) mg/(m2·h))较高,青藏湖区((1.94±4.13) mg/(m2·h))次之,东部湖区((0.81±0.90) mg/(m2·h))较低,云贵湖区((0.19±0.26) mg/(m2·h))最低;湖泊CH4排放通量呈显著的纬度模式,高纬度地区湖泊CH4排放高于低纬度地区;2)水库CH4排放通量((1.25±1.78) mg/(m2·h))与湖泊相似,水库消落带较高的排放通量((4.34±4.45)mg/(m2·h))对水库CH4排放具有重要贡献;3)河流CH4排放((0.82±1.14) mg/(m2·h))略低于湖库,长江水系CH4排放通量((0.98±2.38) mg/(m2·h))和黄河水系((0.85±0.75) mg/(m2·h))相近,高于海河水系((0.54±0.93) mg/(m2·h)),辽河、珠江水系研究较少,数据变异性极大;4)受降水、温度、径流稀释等影响,淡水系统CH4排放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湖库排放夏季高于秋季,冬春季较低,而河流则春秋季高于夏冬季;5)基于外推法估算全国湖泊、水库、河流CH4排放总量分别约为0.96,0.29,0.76Tg/a,相当于全国湿地系统排放的75%.由于较大的时空变异性以及监测数据分布的不均匀性,目前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淡水系统CH4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用灰色聚类法对荔湾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灰色聚类法把湖泊系统当作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中,以广州市荔湾湖为例,建立不同的聚类指标所拥有的隶属函数,确定聚类权重值,求得最大聚类系数及聚类结果,得出用灰色聚类法进行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既能体现水质等级界线的模糊性,又能充分利用信息,避免了模糊数学法的不合理之处。因而,灰色聚类法是一种简便、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博斯腾湖富营养化状态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质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一个水文年规范化实地调查,采用Scirgesew参数分类标准和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博斯腾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水平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乌伦古湖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立人  王雪冬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02-105,116
着重对乌伦古湖所监测的项目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了该湖的水环境质量,指出乌伦古湖水质的主要问题是严重咸化,这是该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并指出做好湖区规划,增加水源供给,加强污水处理和湿地建设,是乌伦古湖未来发展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雪松 《交通环保》2000,21(1):38-41
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Ⅱ-控制散装液体有毒物质污染规则作重大修改,内容包手胡毒液体物质和化学品,这很可能对主管机关、船公司和化工界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