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冷却水复配阻垢缓蚀剂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循环冷却水对金属腐蚀的机理、阻垢缓蚀剂作用的原理,提出了复配缓蚀阻垢剂配方优化的原则及评价标准。并对攀钢煤化公司循环冷却水进行了复配缓蚀阻垢剂配方优化试验,通过配方优化试验,筛选出了DS—605型(浓度为100mg/L)的高效低磷有机膦阻垢缓蚀剂。该配方技术先进,其阻垢缓蚀效果优于GB/50050—95规定的指标要求,冷却水磷含量由原先的12mg/L降至6mg/L,年处理费用降低了27%,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目前正准备投入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
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及泡沫分离装置的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去除率为93.58%,NH_4~ -N、NO_2~--N去除率分别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pH和DO,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连续运行24h,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NO_2~--N浓度和异养细菌数量。泡沫分离装置出水口比进水口的NH_4~ -N、NO_2~--N和COD分别降低42.45%、24.71%、11.00%,能明显提高出水pH和DO;连续运行24h,对养殖系统中的NH_4~ -N和NO_2~--N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生物滤池挂膜及运行过程中生物载体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脱氮机制,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不同时期生物载体上的异养细菌、氨氧化细菌及硝化菌进行堵养计数.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细菌的16S rDNA V3可变区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主要有药剂处理、磁化处理和臭氧处理,其中药剂处理最为常用。近年来,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日趋深化,药剂合成、检验与复配技术也得到较大发展;同时,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循环水水质稳定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磁化处理、臭氧处理技术也相继运用到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中来,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韩梅 《环境工程》2010,28(6):16-20
钢铁企业综合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是解决新水用量大问题和减少外排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首钢污水处理厂出水和除盐水的混合水(TDS分别为700 mg/L和500 mg/L)为动态模拟系统补充水,采用药剂控制方法,年污垢沉积率14.63~18.09 mg/(cm2.月),腐蚀速率小于0.03 mm/a,循环水的费用为0.0174元/t,可以实现安全回用。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旋转挂片法研究了焦化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可行性,主要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和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出水的腐蚀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腐蚀速率较小,仅为0.025 573 mm/a,远远低于《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 旋转挂片法》(GB/T18175—2000)标准值(≤0.125 mm/a),挂片表面腐蚀轻微,仅有几个点蚀,不需深度处理即可回用作循环冷却水.通过UV-Vis,FTIR及GC/MS分析可知,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含有C—O,CO等极性官能团及非极性基团,与目前常用有机缓蚀剂结构相似,在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缓蚀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试验基础上提出垃圾厌氧填埋场达到稳定后,温度与渗滤液中氨氮析出总量呈二次关系,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R2达到0.9185,从而验证了该二次函数关系的正确性。同时本文提出了回灌条件下,垃圾厌氧填埋体氨氮析出总量的模型,为今后该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壳聚糖的投加对循环流水产养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系统内除磷,除氨氮、COD效果明显,通过生物滤池和植物滤池的去除,NO2-浓度下降,植物滤池平均出水浓度总磷1.60 mg/L、氨氮0.016 mg/L、COD为21.788 mg/L;养鱼池投加壳聚糖,出水的色度和浊度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海水养殖循环水高盐分和波动的低碳氮比造成水处理困难和亚硝酸盐累积,影响循环水处理利用,其排放造成受纳海域生态环境破坏.本研究采用混合营养型钝顶螺旋藻结合膜光合反应器(MPBR)考察碳氮比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碳、氮、磷一体化去除效率及藻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碳氮比为5时,钝顶螺旋藻可实现碳、氮、磷高效一体化去除,出水COD低于20 mg·L-1,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一级标准,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二级标准.提高碳氮比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油脂累积和氮磷的去除,碳氮比为1~10时藻体内油脂含量由14.9%增到19.3%.钝顶螺旋藻膜光合反应器(MPBR)运行数据表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无纺布生物膜均可高效稳定地截留微藻,稳定运行期出水COD、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二级标准,且均无亚硝酸盐累积.无纺布生物膜光合反应器COD去除效率(93.2%)和藻体的多糖含量(98.1 mg·g-1)显著高于PVDF膜反应器(85.2%和70.4 mg·g-1),膜通量也较低,膜污染较轻.本研究中钝顶螺旋藻结合无纺布动态生物MPBR不仅实现了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的碳、氮、磷同步去除,无亚硝酸盐累积,并可稳定收获生物质资源,为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置反硝化脱氮系统外加碳源在线控制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对连续流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外加碳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能使出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N)的浓度在满足出水水质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总回流比大于2碳源不足时,增加总回流比并不能提高脱氮效率;总回流比一定,缺氧区出水NOx--N的浓度达到2mg/L左右时,即使碳源投加量成倍增加,TN的去除率提高不多.在对总回流比与投加碳源量的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加碳源量的控制方案:通过使缺氧区出水NOx--N浓度维持在2mg/L左右来控制外加碳源的投加量,总回流比由进水TN及出水NOx--N浓度的标准值来确定.该控制方案既容易判断碳源投加的最佳点又能节省碳源的投加量,易于在污水处理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