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对张家口地区梯田地埂植物篱的研究表明 ,其固埂作用非常显著 ,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分状况 ,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及泥沙 ,提高作物产量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当地具有很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陡坡地灌桑垄槽栽培研究结果,免除土壤侵蚀的危害,其50cm、100cm土壤中,比对照区持水量高10.20%~33.67%、8.27%~65.37%,含全氮率为对照的90%,含全磷率高2.9%、26.2%,含全钾率高3.18%、8.01%,而水解氮均为对照的61.5%,速效磷高较对照39.02%、97.72%,速效钾为对照的91.48%、92.54%。公顷产桑叶量和蚕茧量均较对照高5~10倍,经济效益较对照高11.88倍。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是目前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学术议题之一.其中较多的是对EKC曲线的验证,近几年部分学者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产业自身特征、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效应等方面考察产业发展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然而以上研究议题中学者均没有讨论污染物的发生主体-各产业部门与排污的直接关系.故本文将从宏观尺度下的综合水平测度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中观尺度下的产业属性特征与排污关系的研究视角转移至分析具体产业部门的污染物排放效应,同时将产业置于产业链的结构形式中,研究产业链上产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发现:第一,通过借助复杂网络思想的社区划分方法,将山东省39个产业部门分为3个社团.其中社团I主要由制造业部门组成,共有18个产业部门,社团II包括了15个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杜团III由6个产业部门组成且内部异质性高.第二,选择其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社团I,并在社团I内识别出一条彼此间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链,包括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一种定量的方法获取了通过价值流传递而串在一起的产业链条.该产业链的经济规模、污染物规模在山东省均有重要地位.第三,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6个制造业与产业链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关系模型,6个制造业中对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相对贡献度最大的部门分别为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这是由于上游产业排污的链式传递效应与产业自身污染物排放效应的共同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的肥力退化因子,并针对紫色母岩矿质养分丰富、易风化成土的特点,以一种培肥耕作法-聚土免耕耕作法培肥土壤。结果表明,采用此耕作法的土壤具有防蚀、抗旱、培肥和自调能力,能提高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In the agriculture of the future, there is a compelling place for agroecologically-based practices alongside practices based on the best available chemical, genetic, and engineering compon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a conservation farming system based on natural vegetative contour buffer strips in smallholder production systems in southeast Asia. Farmers adapted contour hedgerow farming practices into a simpler, buffer-strip system as a labor-saving measure to conserve soil and sustain yields on steeply sloping cropland in Claveria, Mindanao, Philippines. Permanent-ridge tillage systems were also adapted to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by researchers. Natural vegetative buffer strips resulted in gradually increasing yields, with an estimated benefit of 0.5t/ha/crop. They were seen to increase land values, facilitate investment in more intensive and profitable cropping systems, and expand the land base for food crop agriculture. They induced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farmer-led Landcare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spread this and other agroforestry practices to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in the southern Philippines.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山东省近50多年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干旱灾情和致灾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6—9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山东省的汛期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导致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明显增大。进入90年代以后,与1961—1976年相比,干燥度指数普遍增大,半岛东部及黄河以北地区干燥程度增大得最为明显,半岛东部、鲁东南及鲁南的大部分地区由湿润区演变成了半湿润区,而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地区及鲁中北部、半岛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则由半湿润区演变成了半干旱地区。造成干燥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其次是积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Landsat radiance values were processed at two different (single and double) levels of accuracy to estimate chlorophyll a, turbid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in Lake Okeechobee, Florida. Both ordinary least square and ridg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Landsat radiance. Radiance measurements made at greater precision (double level) gave a better solution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ridge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double level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total mean square error about 13–20 percent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about 6–28 percent as compared to ordinary least square analysis, but it can also change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alysis results.  相似文献   
9.
论江西省田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塍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田塍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本文分析了江西田塍资源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开发利用田塍资源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了开发利用江西田塍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规模化顺坡沟垄果园氮、磷输出过程及流失负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坤  王玉宽  刘勤  徐佩  闫洋洋 《环境科学》2020,41(8):3646-3656
通过对三峡库区顺坡垄沟构型的规模化柑橘园集水区次降雨过程径流氮、磷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典型降雨事件氮和磷流失负荷,并探讨了规模化柑橘种植对土壤氮磷流失及入库河流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顺坡沟垄柑橘园集水区径流氮和磷年流失负荷分别为13.43 kg·(hm~2·a)~(-1)和1.26 kg·(hm~2·a)~(-1),春季施肥及强降雨冲刷是集水区污染物高负荷的主要原因;②集水区全年总氮(TN)和总磷(TP)的EMC为8.49 mg·L~(-1)和0.87 mg·L~(-1),超过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含量标准;③春季施肥后的2场典型降雨中,长历时暴雨径流硝态氮(NN)和溶解态磷(DP)负荷为4.94 kg·hm~(-2)和0.28 kg·hm~(-2),分别占TN和TP流失负荷的92.90%和64.69%;短历时大雨径流NN和DP负荷为0.52 kg·hm~(-2)和0.05 kg·hm~(-2),分别占TN和TP的65.92%和74.88%,溶解态氮和磷是顺坡沟垄坡面果园径流氮和磷流失的主要途径;④集水区氮磷流失表现出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0%的地表径流流失了58.0%的TN, 57.0%的DN, 58.5%的NN, 79.0%的AN, 62.0%的TP, 63.5%的DP和60.0%的PP,控制初期地表径流对降低入库径流养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