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华北麦玉轮作田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在天津市宁河区试验基地开展田间定位施肥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5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处理,F;化肥减施处理,FR;化肥减量与秸秆配施处理,FRS;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处理,FRO;化肥减量与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处理,FROS)下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驱动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FRO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FROS处理的TP含量显著高于FRS处理,增加了13.33%.FRO和FROS处理AP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NH4+-N含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F和FR).各施肥处理土壤中优势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FRO)的基础上添加秸秆(FROS)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FRS和FROS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FROS处理显著提高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对于真菌群落而言,有机肥(FRO和FROS)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与FR处理相比,FROS处理显著降低了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且FRS处理同样显著降低了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FROS处理的细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F和FR处理,分别增加了1.26%和1.25%,Chao1指数较F处理显著增加了4.51%,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AP和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FR处理相比,FRS、FRO和FROS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9.85%、24.94%和25.73%,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A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细菌群落结构在FROS处理下显著区别于F、FR和FRO处理,土壤SM、TP、pH和AP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真菌群落结构在FRO和FROS处理下显著区别于F和FR处理,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土壤TN、AP和TP的驱动.综上所述,添加有机肥和秸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土壤真菌对有机物料的敏感程度高于细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受到土壤P的调控,在潮土农业耕作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秸秆焚烧大气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近些年哈尔滨秋末冬初大气污染程度增加的溯源问题,基于静风污染气象及降雪对秸秆焚烧的影响等基本假设,采用箱式模型和优化拟合的方法对秸秆焚烧产生污染物的源强及其负荷进行了估算.通过对2015年和2017年典型时段数据的优化拟合得到降雪前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20.16、21.83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49.32、138.65 mg·m-2·s-1;降雪后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15.98、7.09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22.91、89.21 mg·m-2·s-1.由降雪前后各污染物的源强差得到2015年和2017年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的排放源强分别为4.18、14.74 μg·m-2·s-1,负荷分别为20.73%、67.52%;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26.41、49.44 mg·m-2·s-1,负荷分别为17.69%、35.66%.本文为相关清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校核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也会影响土壤NH3挥发和N2O的排放.探索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对于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利用Los Gatos Research(LGR)超便携NH3分析仪和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特征,试验设4个处理(覆盖还田,即表面覆盖玉米秸秆,0~20和20~40 cm土壤分层扰动后填回,记为JG0-0;常规还田,即秸秆与0~20 cm土壤混合,20~40 cm土壤扰动后填回,记为JG0-20;深还田,秸秆与20~40 cm土壤混合,0~20 cm土壤挖出后填回,记为JG20-40;对照处理,即无玉米秸秆还田,0~20和20~40 cm土壤分层扰动后填回,记为CK).结果表明:①相比于CK,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降低了土壤NH3挥发量,增加了土壤N2O排放量.与CK相比,JG0-0、JG0-20和JG20-40处理下土壤NH3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12.38%、9.87%和5.73%;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30.19%、82.82%和36.53%,其中JG0-0和JG20-4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JG20-40处理下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CK增加了23.15%,JG0-0处理下玉米产量高于CK和JG0-20处理,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③对于NH3和N2O这两种气体的总累积排放量,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JG0-0、JG0-20和JG20-40处理下NH3和N2O总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6.67%、52.08%和22.92%.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氮素气态损失率均高于CK,JG0-0、JG0-20和JG20-40处理下氮素气态损失率分别比CK增加了17.50%、52.50%和22.50%.因此,综合考虑土壤NH3挥发量、N2O排放量和玉米产量等因素,JG0-0处理优于JG20-40、JG0-20处理.   相似文献   
4.
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分配系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从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预测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公式,研究了以不同极性相上测得的烃类化合物保留指数预测其分配系数的准确性,得出弱极性柱上测得的化合物保留指数能更准确的预测其分配系数,从而为烃类化合物分配系数的测定和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烧结砖生产中氟的逸出及钙基废渣固氟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砖坯烧制过程中,氟逸出的初始温度约为600℃,大部分氟在约800℃至砖坯发生明显烧结的温度内逸出,以CaO含量高的粘土原料制砖,氟逸出量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制砖原料中添加适量钙基废渣抑制氟的逸出,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添加量下,存氟率由约25%增至70%以下,且不影响砖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最佳工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COD去除率与HRT、MLSS、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混合液水温的关系。在试验中最佳的水平搭配为MLSS=5500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80mg/L,HRT=8h和混合液水温=20℃,与回归分析所得出MLSS=5881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92.7mg/L,HRT=8.9063h和混合液水温=21.3790℃的最佳工艺条件相吻合。最后通过等高线分析得出常温下生活污水兼性生化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7.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稻草改性后吸附铜离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研究表明吸附相当好地符合假二级吸附速率模型,测定了在4个温度下(15℃,27℃,37℃,50℃)的吸附速率常数。吸附平衡可用Langmiu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处理。讨论了pH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中厌氧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和系统中泥龄、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区内厌氧释磷以及有机物的吸收贮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区停留时间lh,系统泥龄5d,曝气2h,进水有机物浓度COD/TP=60--70,选择器中释磷效果及微生物的吸附性能最优,可去除进水中78%的COD。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试验运行过程中,SVI一直保持在30--40ml/g左右。  相似文献   
9.
山仔水库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的水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水质主要指标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水库流量、水位、水滞留时间等关系,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山仔水库蓄水时清库不彻底,总氮、总磷浓度较高,从199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后又有所回升;水库水滞留时间大于2周的年份,相对年均水位低,水库水华爆发的几率大;水库的进口、支流入口的总磷、COD、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相对较高;山仔水库与下游塘坂水库因其水库形态、库容、水力交换能力的差异,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了山仔水库水华的发生与水文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序批式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液龄分布函数是二元函数的观点.推导出了当进、出水流量是时间的函数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通用积分式和离散式;然后得出了序批式反应器(S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具体表达式,并分析了用现有方法计算其水力停留时间所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rmax仅与充水比λ有关.且呈正相关关系.取典型值λ=0.4时,rmax高达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