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34篇
综合类   994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eriodicity of fires in larch forests of Evenk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andscape elements have been studied. Cross-sections with “burns” in them caused by past fires have been analyzed in 72 test plots; the fire chronology encompassed the period from the 15th to the 20th century. The between-fire intervals (BFI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wo methods: (I) on the basis of burns alone and (II) on the basis of burns and the start of growth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larch after the earliest fire. The BFI depends on local orographic features; it is 86 ± 11 (105 ± 12), 61 ± 8 (73 ± 8), 139 ± 17 (138 ± 18), and 68 ± 14 (70 ± 13) years for northeastern slopes, southwestern slopes, bogs, and flatlands, respectively. The mean BFIs calculated by methods I and II are 82 ± 7 and 95 ± 7 years, respectively. The permafrost horizon rises at a mean rate of 0.3 cm per year after a forest fir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number of fires regularly peaks at periods of 36 and 82 years. There is also a temporal trend in fire frequency: the mean BFI was approximately 100 years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65 years in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开展工业区群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比较了单个工业园区和工业区群环评的异同,以广州番禺区工业区群环评项目为例,简述了该环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wo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s — one deterministic and one stochastic — that may be used to generate reservoir operating rules are compared.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DPR) consists of an algorithm that cycles through three components: a dynamic program, a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simulation. In this mode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operating rules, defined by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evaluated i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optimal deterministic operation defined by the dynamic program is increased through an iterative process. The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 (SDP) describes streamflows with a discrete lag-one Markov process. To test the usefulness of both models in generating reservoir operating rules, real-time reservoir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s are constructed for three hydrologically different sites. The rules generated by DPR and SDP are then applied in the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ir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For the test cases, the DPR generated rul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the operation of medium to very large reservoirs and the SDP generated rules are more effective for the operation of smal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6.
降水空间异质性对非点源关键源区识别面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差异较大的农业区非点源污染问题,基于SWAT模型评估了阿什河流域在异质性降水和均匀降水两种情景下总氮、总磷关键源区空间变化规律,统计了两种情景下识别的关键源区面积变化,并分析其与降水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一定时,两种情景下识别的总氮、总磷关键源区面积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不易受降水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但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明显受到其影响.对各年份总氮和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降水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当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与前一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降水这一重要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对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影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白洋淀、衡水湖、于桥水库、松花湖、大伙房水库和小兴凯湖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方六湖库沉积物中Cu、Zn、Pb、Cr、Ni等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水域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多因素比较,探讨了六湖库主要重金属污染源的差异性,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与国内外其他水域污染的相似性和区别.结果表明,六湖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六湖库之间主要重金属污染源存在差别.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未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Zn、Pb存在富集现象,但Pb含量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下降,Zn的含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偏高.大伙房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重,Cu、Zn、Pb、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28,142.3,17.44,97.9,44.44mg/kg.小兴凯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低,Cu、Zn、Pb、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41,63.90,13.37,56.36,26.09mg/kg.六湖库综合风险评价结果为大伙房水库>于桥水库>白洋淀>衡水湖>松花湖>小兴凯湖,重金属整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以福建典型山区德化县为例,构建废弃物能值比例、环境污染能值负产出等指标,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德化县2007—2016年农田—畜禽生产系统投入产出、环境负荷及可持续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德化县农田—畜禽生产系统能值投入以购买能值为主,占能值总投入的68%~79%,水资源能值约占21%~31%;畜禽子系统能值产出占72%以上;能值密度在2.68×1012~3.33×1012 sej·m-2之间波动上升,净能值产出率下降40%,环境负荷明显加重,2015年以来有所减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2007—2010年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由1.14降至0.42。从构建的指标来看,系统废弃物能值比例有所下降,环境污染能值产出减少约22%,综合经济效益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德化县目前正处于农田—畜禽系统产出结构调整期,应增加系统内部反馈能值用量,控制化肥、饲料投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乡村振兴的实施使得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均衡分析和实证案例分析,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1949年至今,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主体数量增加,博弈关系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向化;(2)乡村振兴时期主要有六种博弈关系,并探讨了案例村实施下山脱贫、发展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进驻、城市居民促进农村发展四种博弈决策过程;(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地区发展应关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协调、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问题。乡村振兴中应注重实现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优均衡,降低各方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并寻求多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分区与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并构建合理的管控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云南喀斯特典型山区文山市为例,探讨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及冲突区的修正规则,对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进行优化分区,并提出国土空间分区及石漠化分区的管控模式。研究发现:(1)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后可划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区、城镇预留区、永久基本农田区、一般农业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一般生态区六种类型,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最大,城镇开发边界区面积最小;(2)城镇开发边界区和城镇预留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永久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一般生态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西南部,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其中东部和东北部主要为石漠化区;(3)从各国土空间类型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国土空间分区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模式;从轻度石漠化区、中度石漠化区以及重度石漠化区角度对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提出了石漠化区开发和保护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的合理发展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