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32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353篇
综合类   1305篇
基础理论   266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210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periods of summer and autumn bloom of the 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 Crun. in recreational water bodies, studies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its contents per unit biomass, efficiency in using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EPhAR), and assimilative activity of microalgae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wo ecophysiological forms of St. hantzschii and provided evidence that both forms are typically autotrophic and can efficiently use low-intensity PhAR for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2.
降水空间异质性对非点源关键源区识别面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差异较大的农业区非点源污染问题,基于SWAT模型评估了阿什河流域在异质性降水和均匀降水两种情景下总氮、总磷关键源区空间变化规律,统计了两种情景下识别的关键源区面积变化,并分析其与降水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一定时,两种情景下识别的总氮、总磷关键源区面积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不易受降水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但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明显受到其影响.对各年份总氮和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降水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当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与前一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降水这一重要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对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影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长江经济带资源整合与共享,集成统一规范的大数据平台,基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数据和模型库资源,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模块化设计为支撑,遵循“五横两纵四统一”的平台架构设计思路,应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质目标管理平台.平台基于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兼顾不同类别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协调性、衔接性和适应性,对水质目标管理相关信息进行跟踪、模拟、分析和三维可视化表达,在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数据汇交与信息共享、容量总量管理、风险评估与预警等方面实现业务化运行,实现全景式水质达标形势研判、一体化风险联防联控.平台已在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业务化运行,将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水环境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可为其他重要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信息化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网2007~2016年的辐射日值数据集和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2014~2016年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近10a太阳总辐射年际和季节变化,近3a臭氧日最大8h平均(O3_8h_max)和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过程频次变化,通过不同因子及其不同强度等级的分型统计,探讨PM2.5、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近10a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京津冀春季和珠三角夏季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三大经济区PM2.5污染过程年频次均呈现逐年递减,且从北到南递减;O3污染过程年频次时间上呈现先减后增,空间上京津冀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相关系数均在0.71以上,有较强的正相关;而PM2.5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具有区域差异性.三大经济区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总辐射下O3_8h_max与PM2.5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其中京津冀春夏秋三季O3_8h_max与PM2.5在强太阳总辐射下有较好的正相关,冬季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长三角四季两者相关性均较弱;珠三角夏季两者正相关最为显著;不同PM2.5浓度下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体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经济区拟合曲线的倾向率均随PM2.5升高而增大.PM2.5>75μg/m3时拟合优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院肿瘤病房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监测调查 ,并计算分析各相关人群的年有效剂量当量 ,结果低于《辐射防护规定》(GB870 3- 88)中的标准限值。表明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是安全合理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辐射防护设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表水样品自然沉降时间对总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水中总磷含量高低是评定水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数据表明丰水期中总磷主要来源于泥沙中吸附的有机磷和无机磷,而溶解态磷含量较少;水样中总磷含量随着自然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样品采集回来后样品的自然沉降时间是影响地表水中总磷测定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同时分解法测定水中总氮和总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找到了同时测定水中总氮和总磷的条件,实现了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A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total gaseous phosphorus content in biogas. The amount of air needed for a neutral to oxidising flame was mixed with the biogas. The gas mixture was burnt in a closed quartz burner and the combustion gasses were bubbled through a nitric acid solution. The phosphate content in the bubbling liquid was determined with sector field ICP-MS. The technique was validated in the lab with phosphine. Afterwards the set-up was installed on a landfill. The total gaseous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landfill gas, measured with the combustive technique, ranged from 1.65 to 4.44 g P/m3. At the same time the phosph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landfill gas was determined gas chromatographically (GC). The phosphine (PH3) content measured with GC ranged from 7.6 to 16.7 g PH3-P/m3. Since the phosphine-P content (GC)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the total gaseous phosphorus content (burner/ICP-MS), the hypothesised presence of highly toxic gaseous phosphorus compounds other than phosphine could not b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0.
Kimpo metropolitan landfill has received various kinds of wastessince January 1992. The leachate level was measured to be 10.3 m in May 1995 and the level increased to 12.2 m in August 1996. Therefore, to prove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ing leachate level, we calib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each waste andintermediate layer using the HELP (Hydrologic Evaluation ofLandfill Performance) model. The leachate generation data measured from February 1993 to October 1995 was used in the model calibration. As a result of a model calibration, we obtained anaverage infiltration ratio and used this in analysis of the total water balance to predict elevation of leachate level. Main causes of the elevation of the leachate level were the high water content of the waste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leachate-drainage system caused by the subsidence of a naturalbarrier l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