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堆肥过程中,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渗滤液入渗土壤非饱和带.高浓度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下经由复杂的地球化学过程转化为各种含氮物质,其中硝酸盐迁移能力较强,在降雨条件下入渗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在非饱和带中构建由木屑和壤土组成的强化反应层,通过间歇性的原位淋溶脱氮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非饱和带含水量及COD、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变化规律,评价了强化反应层的脱氮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反应层中木屑材料的强吸水特性使得灌水后短时间内反应层含水量大幅提升,形成有利于反硝化进行的厌氧环境.木屑通过水解作用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碳,供给反硝化微生物进行脱氮.②在入渗硝态氮浓度为170.00 mg·L~(-1)条件下,反应层对硝态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7.63%.反应层脱氮量随处理水量增加而提升,当上层为砂土时脱氮量最高,可达24.61 g·m~(-3).③反应层中的NO~-_3-N发生了完全反硝化,出水中NO~-_2-N浓度低于0.5 mg·L~(-1),几乎不发生积累.同时,反应层中发生的DNRA过程使氨氮浓度小幅升高.强化脱氮反应层可阻控硝酸盐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元素背景值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的元素背景值具有三维的分异特征,黄土的质地及沉积的生物气候环境黄土是影响背景值分异的主要因素。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渭南黄土剖面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剖面中随着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叠复,各组分含量由低-高或由高-低呈周期性变化。(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极为重要的因素,古土壤中一些组分的含量增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滤造成的相对富集。(3)在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CaCQ3、SiQ2、FeO、MgO、K2O、Na2O等本身的地球化学行为以迁移为主,而Al2O3、Fe2O3、TiO2等均以淀积为主。它们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有如下顺序:CaCO3>FeO>MgO>Na2O>K2O>SiO2>Al2O3>TiO2>Fe2O3。(4)除碳酸盐外,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铁的变化比其它组分都明显,表现为价态以及形态的转化。铁的转化主要为就地完成.本身没有发生明显迁移。  相似文献   
4.
黄土洞穴的环境灾害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黄土洞穴的地质灾害效应以及环境变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黄土洞穴工程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规律及其第四纪以来的地质环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田间试验、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特点及采用改良利用措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类型多,肥力低。低产原因主要是:土质过砂,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多灾,侵蚀严重,经济贫困。通过修建水平梯田,实施快速培肥技术;实行以有机肥与氮肥为主的优化施肥方案;蓄水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环境条件。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在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6.
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残留态等四种形态存在 ,其中残留态的部分是最难以去除的 ,残留量的多少是关系治理费用及治理时间长短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以柴油为代表 ,对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物的残留进行了试验模拟 ,与非饱和区的残余饱和度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残余的特点 ,并深入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砂性介质中 ,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的残余饱和度显著大于非饱和区中的残余饱和度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饱和区中部分残留态污染物转化为自由态 ,提高去除效率 ;与非饱和区中多孔介质粒径越小 ,残留量越大的特性相反 ,饱和区中测得的残余柴油饱和度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水位变动速度的试验结果表明 ,水位变动速度对粘性大于水的柴油的残余饱和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利用涤纶废料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涤纶 (PET)废料为原料进行醇解 ,缩聚合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苯乙烯混合量等对反应及树脂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所得树脂性能优于市售同类 191#树脂 ,不仅使废料得到利用 ,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黄土地基湿陷时桩的负摩阻力最大值出现深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摩阻力及中性点的定义表明,负摩阻力沿桩身(从桩顶两侧到中性点位置)的变化并不均匀,其间应存在一个最大值,最近的黄土地基浸水湿陷试验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利用该试验的资料,从理论上对桩的负摩阻力最大值出现深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负摩阻力随深度的变化受到某一深度(如负摩阻力最大值处)以上土体有效重量和该深度桩周土体的有效沉降量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并由此推导出不同沉降性能土体湿陷时桩的负摩阻力最大值出现的深度。通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可见,本文提出的确定桩的负摩阻力最大值出现深度的理论是可信的,由此得到的计算黄土地基湿陷时桩身总的负摩阻力的方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Synthesis of poly(hydroxyalkanoate) from hydrolyzed linseed oi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seudomonas putida was grown on a mixture of long-chain fatty acids obtained by hydrolysis of linseed oil. A poly(3-hydroxyalkanoate) containing 51.2% of unsaturated monomers was obtained. A considerable percentage (13.6%) was constituted by C14 and C16 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double-bonds in the side chains. The polymer showed a high tendency to crosslink when it was kept in presence of air. In the crosslinked polymer no polyunsaturated monomers could b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