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太湖贡湖湾水域抗生素污染特征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武旭跃  邹华  朱荣  王靖国 《环境科学》2016,37(12):4596-4604
为评估太湖贡湖湾水域抗生素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了4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在贡湖湾表层水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6种目标抗生素中,有13种在贡湖湾水体中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0.005~4.720μg·L-1,其中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检出浓度最高.抗生素在南北两湖湾的检出水平也互有高低,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北部湾要高于南部湾,而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检出量南部湾要高于北部湾.采用风险商值法进行风险评估,初步评估结果为贡湖湾水域中检出的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的有5种:四环素类土霉素(OTC)及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占检出种类38.5%;中风险有4种:四环素(tetracycline,TC)、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和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占检出种类30.8%;其余4种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SMR)、磺胺甲氧哒嗪(sulfamethoxypyridazine,SMP)、磺胺喹噁啉(sulfaquinoxaline,SQX)和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TMP)为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贡湖水域抗生素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其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尤为突出,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了莱州湾及主要入海河流水体中的5种典型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含量,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人兽共用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在河水中广泛存在,具有80%以上的检出率和较高的含量(99~120 ng/L)。同时它们在海水中亦具有很高检出率(>88%),但含量(31~62 ng/L)明显低于河流中含量,表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同喹诺酮药物在河水与海水中的稀释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河流之外的其它污染源或药物间迁移转化特征存在差异。河流之间化合物组成差异较大,反应出污染类型的差异。虞河、堤河中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比重较大(>75%)可能受养殖业的影响较重,而小清河、白浪河中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比重较大(>78%)则可能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抗生素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区域农业土壤污染特征研究中鲜见报道.本文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调查了东莞市18个区镇24个代表性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以环丙沙星(平均含量24.93μg·kg-1)和恩诺沙星(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中国南海筛选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C1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和新霉素(neomycin,Nm)对A.tamarense C101细胞生长、形态以及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1 500μg/mL Nm...  相似文献   
5.
杨静 《中国环境监测》2021,37(1):156-164
为测定污染土壤中的6种低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恶喹酸),全面优化了一种联合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3种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甲醇和0.1 mol/L EDTA-McIlvaine缓冲液(1∶1)进...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畜牧水产养殖是其主要来源之一.环境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抗生素残留,因此单一药物的毒性评价难以反映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探究其混合物的毒性效应.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兽用抗生素的残留现状,总结了兽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混合毒性研究进展,讨论了兽用抗生素残留对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的...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污水处理厂、地表水甚至饮用水源水中.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排放之前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过程中,都必须进行氯化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此过程中,抗生素一方面可能被氯化降解,另一方面也可能转化成毒性更高的降解产物.因此,了解抗生素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降解行为对于明确其生态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畜禽环境中抗生素的去除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造成养殖环境抗生素大量蓄积,尤其是在畜禽粪便中,长期的积累不仅污染养殖场内土壤环境,残留的抗生素还会随畜禽粪便进入周边水体及农田环境,威胁农作物及人体健康。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生素的降解工艺及降解规律方面,而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抗生素的降解转化及去除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抗生素在畜禽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为抗生素的高效去除、风险预估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M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头孢合成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Mn(NO32溶液为浸渍液,Mn/γ-Al2O3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0 mol/L、浸渍时间9 h、焙烧温度400 ℃、焙烧时间2 h;在反应时间为30 min、废水pH为9.0、臭氧通量为4.6 mg/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 g/L的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分别为220~250 mg/L,8~10 mg/L,10~12 mg/L和60~70倍时,出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30%,33%和93%,出水水质满足GB 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otolysis of azithromycin, a macrolide antibiotic with reported occurrence in environmental waters, under simulated solar radiation. The photodegradation followed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in five matrices examined. In HPLC water, the degradation rate was the slowest (half-life: 20 h), whereas in artificial freshwater supplemented with nitrate (5 mg L−1) or humic acids (0.5 mg L−1) the degradation of azithromycin was enhanced by factors of 5 and 16,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e role of indirect photolysis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reactive species. Following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n a UPLC system,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was accomplished using high-resolution QqToF-MS analysis. The presence of seven photoproducts was observed and their formation was postulated to originate from (bis)-N-demethylation in the desosamine sugar, O-demethylation in the cladinose sugar, combinations thereof, as well as from hydrolytic cleavages of the desosamine and/or cladinose residue. Two of these photoproducts could also be detected in natural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 in river water which was spiked with azithromyc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