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油漆的多样化,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过喷漆废水中含有的油漆种类也随之增加和变化。在众多的试剂产品中,寻找出有效的处理过喷漆废水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等同于实际运行结果,经过多种模拟实验和实际运行的对比,总结出了适合现场简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可有效提前预料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反硝化反应受到抑制导致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未能得到平衡,偏低的PH使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减慢。因而生化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同时较高的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使二沉池极易发生污泥上浮。通过增加有机负荷来降低溶解氧确实可以抑制硝化反应。让问题得到缓解,但通过污泥龄来控制硝化程度,确保比较彻底的反硝化、氮最大程度的得以脱除,使生化系统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根本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曝气区产生泡沫及"死泥"等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对策。通过采取调控运行过程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过程的污泥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城市盾构隧道多建在建筑物高度集中地区,盾构法隧道施工壁后注浆引起的土体变形不容忽视。对盾构壁后同步注浆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分别展开说明,包括注浆压力分布,对地层的劈裂,与前方泥水压力、上覆土和衬砌的关系,注浆量与注浆填充率的计算、注浆速度等。研究了盾构法隧道壁后注浆对周边的影响(如壁后注浆引起地层位移以及隧道上浮等)。最后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中污泥上浮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上浮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引起污泥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水水质方面有 :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 ,过低或过高的 pH值冲击 ,碱度过高 ,水温过热 ,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等致毒性底物的流入等等。工艺运行方面的原因有 :过量曝气 ,污泥缺氧反硝化 ,污泥回流量过大 ,池底积泥腐化以及机械应力等。还有起沫丝状菌的过量生长产生的泡沫和浮渣。控制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 :调节曝气池的DO、pH值 ,采用均质调节池并控制进水水质及液位 ,合理投加营养盐等  相似文献   
6.
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污泥上浮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上浮会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运行和出水水质.活性污泥上浮以后,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氧化沟内MLSS值降低、微生物量锐减,导致运行彻底失败.本文以合肥市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为实例,寻求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通过多年的观察与实践,认为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有污泥老化与腐化、污泥反硝化、冲击负荷、曝气过度、污泥携油上浮等.实践表明,气温、气压和水温的变化也是污泥上浮的重要原因.常用的控制污泥上浮的方法有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除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浓度、缩短污泥龄、降低溶解氧、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区、加大池底坡度以及改进池底刮泥设备等.  相似文献   
7.
通化钢铁公司动力厂给水絮凝剂选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化钢铁公司的生产用水是由自备水厂提供的,该水厂在冬季运行时,易产生反应池污泥上浮,出水达不到用水标准。通过改变混凝剂的种类,采用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可以满足用水水质要求,且药剂费用也较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AFC投加量为30mgL,PAM投加量为0.1mgL时,出水浊度可以达到4.1NTU。针对水厂运行中出现的反应池污泥上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泵夹气现象产生的,可以通过调节水泵,增加进水水面高度等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水华蓝藻上浮特征与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表层蓝藻上浮率明显大于底部,表层以下上浮率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不同时刻上浮率变化特征是晚上22:00〉10:00〉14:00;pH和正磷酸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层和底层的值均小于中间;对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氨氮和溶解氧是蓝藻上浮的主要影响因素,10:00时与上浮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碳水化合物(P〈0.01),14:00是溶解氧(P〈0.01),22:00是碳水化合物(P〈0.05)与氨氮(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6、0.887、0.887、0.860。  相似文献   
9.
在强震中,位于饱和可液化地基中的地铁车站会因土层液化而发生上浮灾害,已有的抗液化上浮措施都具备一定减小结构上浮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本文采用FE-FD耦合方法,分析了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钢板桩截断墙、碎石土排水层及改进的截断墙和改进的碎石排水层措施的地震上浮响应情况,对比了各措施的抗上浮效果,并分析了其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碎石土层和截断墙的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铁车站上浮,其中改进的碎石土层和改进的截断墙措施的抗上浮效果都要优于其同类别的方式。改进碎石土层措施主要是通过抑制土层的超孔隙水压力累积来起到抗上浮的作用,而设置改进截断墙方法是通过抑制土体液化后的流动变形来减小结构的上浮。在这两种改进措施中,改进的截断墙方式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其抗上浮效果都更明显,但结构加速度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此外,这两种改进措施对结构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削弱地铁站结构中柱的最大轴力,这对结构的抗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处理高负荷的石化污水中。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对引起污泥上浮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