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酸雨、降尘及其复合污染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地菜青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间接处理则有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在受污染的植物体内有糖分与蛋白质积累现象,这是造成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的主要因素。实验分为无处理组、鸟类取食组、排除鸟类取食组、排除哺乳动物组和种子袋法。结果表明,扩散前种子主要受栗实象甲(Curculiodavidi)取食和病原体感染,其取食率在鼎湖山3种林型之间显示了较大差异。排除实验的研究表明,锥栗种子在扩散后承受啮齿类、鸟类等动物取食和病原体感染致死的巨大压力,其中无覆盖处理实验组的种子取食平均比例高达93.3%,鸟类对种子取食率约为80%,排除鸟类实验组中的种子平均取食率为92.4%,非哺乳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在3个林型有差异,但不是显著性的。因此,巨大的种子死亡或丧失是锥栗自然更新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continuum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游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松茎象幼虫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山松松茎象是南岳景区松树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严重危害华山松和黑松.本文介绍了其幼虫的取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该虫幼虫取食华山松和黑松的韧皮部,同时取食新鲜的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并化蛹、羽化.单株虫口数量与松树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即树干基部直径在10.0~20.0 cm 、20.1~25.0 cm 、25.1~35.0 cm之间的松树,平均单株有虫数量分别为1.0头株-1、1.98头株-1和3.30头.株-1.在5~10月间,采用人工清除幼虫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酸雨、降尖及其复合污染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处理对菜青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间接处理则有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在受污染的植物体内有糖分与蛋白质积累现象,这是造成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109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等痕迹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有29个大熊猫活动样点,其中,大熊猫粪便样点27个、食迹样点2个.把各样点的各种生境特征作为因素,把每一因素的不同情况设置为水平,进行独立性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白河的大熊猫:1)主要在halt2600~3120m取食;2)偏好在有水源的生境活动;3)对坡向有明显的选择性;4)对华西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盖度较高的生境活动频繁;5)明显回避有挖药活动的生境,偏好在没有人类干扰的生境活动。  相似文献   
7.
浙江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状、掏食状、顶食状、阴面食状和叶中脉状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更大.16种取食状中,缘食状和顶食状、缘食状和阴面食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缘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掏食状、阳面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槠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为84%,但绝大多数受害程度低.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锥栗种子特征及其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闪江  徐国良 《生态环境》2005,14(4):493-497
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锥栗种子特征的分析及进行种子取食实验,研究探讨了锥栗种子特征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作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种子扩散前后面临巨大的取食压力。动物对种子取食偏爱同种子大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种子尺寸增加,取食率有线性增加的趋势。但是,锥栗应对动物取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也发展了一些特有的生活史策略。锥栗种子的颜色与环境凋落物及土壤色相似,可以减少被取食者发现的机率。更重要的是,锥栗种子带刺的总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总苞的种子取食的强度,显著低于无总苞的种子(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