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首次报道了利用百合根尖细胞微核细胞率作为环境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实验证明,百合根尖比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正雾霾先前被打上了京城的标签,进而是以京城为圆心的系列地区次第入围,再进而就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出击,率土之滨,难脱霾影。反倒是这几日皇城根风起霾散,蓝天白云了。吾国吾民,素来信奉民以食为天,"食"为天有多重解读,其中一层就是:不管任何事情,咱们都能从吃出发,再回归于吃,在吃上找到距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乙二醇活化原材料百合杆,分别在300%和600℃对活化后百合杆进行炭化,制得炭化百合杆,用于吸附废水中的苯酚。实验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质初始浓度对苯酚吸附的影响,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式分别对该吸附过程进行描述,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比了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炭化百合杆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G、△H和△s),说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碳化百合杆对苯酚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开花及传粉策略是植物有性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其种群的延续及发展.对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的两种不同性别表型植株进行开花策略及访花昆虫传粉行为差异的研究,比较两种性别表型的大花百合开花动态,并通过观察昆虫对植株的访花行为,探讨其访花行为生态位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开花当天,大花百合两性植株开花时间比雄性植株晚约2 h,同时两性植株散粉时间较雄性植株晚2-3 h;研究期间观察到的大花百合的访花者有7种,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与蓝灰蝶(Everes argiades)为大花百合两种性别表型植株的主要传粉者.中华蜜蜂主要采集花粉,蓝灰蝶主要吸取花蜜;中华蜜蜂与蓝灰蝶在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存在互补式的传粉行为.空间上,二者对大花百合花部访问的位置相互错开;时间上,中华蜜蜂对雄性植株的访花时间为双峰状,蓝灰蝶的访花高峰期则多集中于下午;蓝灰蝶对两性植株的单株访花时间显著高于中华蜜蜂(P=0.007 <0.05).本研究表明当两性植株可接受访花时,访花昆虫多已访问过雄性植株,增加了种群中异花授粉的概率,并促进种群...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利用百合根尖细胞微核细胞率作为环境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实验证明,百合根尖比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对引自重庆、湖北及峨眉山高海拔地区的南川百合、湖北百合、野百合、卷丹、川百合、通江百合及药百合等7种百合在峨眉山生物站的引种试验效果进行了比较,特别对7种百合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为百合属花卉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峨眉山中海拔地区的引种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超  董燕  韩见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52-552,569
通过对贵州百合属植物种类、生境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并结合贵州自然条件情况,提出了保护野生资源、扩大种植地域、面积及深度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物量分配关系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生境梯度对植物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关系特别是营养与繁殖分配权衡具有重要影响.以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的珍贵野生资源植物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研究其各组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分配比例及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岷江百合个体总生物量在数值上以中海拔较高(中海拔为100.45 g,高、低海拔分别为81.48 g,67.94 g),但各组分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海拔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配格局,总体上营养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繁殖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植株各组分(除叶外)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成比例(同速,共同斜率为0.963-1.127,P为0.416-0.985)生长关系.岷江百合全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营养与繁殖分配均为同速生长关系(共同斜率为0.856-0.891,P为0.403-0.873);在营养分配一定的情况下,高海拔植株的繁殖分配比例较低海拔高.植物叶片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现不成比例的生长关系(斜率大于1,P=0.575),可能原因是叶面积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配的"报酬递减效应".因此,与群落尺度上的研究类似,单个物种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同速生长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生境压力相对较大的高海拔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倾向于繁殖分配高于营养分配.  相似文献   
9.
外来植物在迁入地的生存和繁殖策略,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开展入侵植物的繁殖策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入侵生物在迁入地的生存繁衍机制,对入侵植物在可控范围内的适当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野外传粉昆虫观测、光学和电镜扫描观测和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外来植物大花老鸦嘴(Thunbergia grandiflora)在广州和深圳的4个居群的开花物候、花部结构、花粉活力、传粉昆虫及其行为等传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老鸦嘴的单花花期为1 d,上午10:00时花粉活力最高,长雄蕊花粉活力可达73.92%,短雄蕊花粉活力可达71.54%,随后花粉活力逐渐下降。主要传粉者为扁柄木蜂(Xylocopa latipes),开花当天访花高峰期的9:00—10:00,单花访花频率可达5 h-1以上,之后开始逐渐减少,14:00之后未观测到扁柄木蜂访花,18:00后仅剩蚂蚁等体型较小的昆虫长期栖息于花序或花蕾。控制授粉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人工异株授粉、自花授粉,还是自然授粉,结果率均为0,4个居群均未见结实。光学显微镜下子房发育完整;电镜扫描观测结果显示其花粉在柱头上能萌发,但花粉管不能延伸到子房位置。目前在园林栽培的大花老鸭嘴均以块根或茎为繁殖体培育苗木,虽然这些植株均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花粉传递者也充足,但未见任何结果现象。因此,初步推测本次研究区域内的大花老鸭嘴种群可能来自相同或相近的无性系,故不同居群间异株授粉的不结果现象可能为“自交不亲和”,或“染色体多倍化”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